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谈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谈

ID:10108536

大小:3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5-25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谈_第1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谈_第2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谈_第3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谈_第4页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谈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第二轮复习方法谈当下各地高中高三复习即将进入第二轮,那么究竟怎样复习才符合教学规律呢?笔者不揣浅陋,谈谈自己浅显的看法,令大家里手见笑了。高三复习不论第几轮,都应遵循以下几个原则:1、紧扣考纲、明确复习内容和重点;2、精讲相关知识(或由学生自行归纳),作为学生解题时的上位概念;3、教师作好范例讲解,教给学生具体的复习方法(或解题方法);4、组织学生训练,采用合作学习的组织形式,充分互动,使复习获得大面积效率;5、采用学生讲题的表达形式,使知识内化为语文学习的能力,提高尖子生的认知水平。由于讲座时间短,我依据上述1—3点仅就诗歌鉴赏、文言翻译、现代散文阅读、作文教学四个方面谈谈自己的具体

2、意见(这都是我在复习教学中经常使用的方法)。一、古诗鉴赏的复习1、明确考点:①鉴赏诗歌作品中的形象、语言及表达技巧;②评价古诗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2、明确题型:简答题、填空题、客观题3、明确命题点:①就人物的生活细节挖掘内在的情感底蕴,(如2004年全国卷一、材料为唐诗人张藉的一首《秋思》诗,问“此诗中写了生活中哪个“寻常”细节?表达了他什么样的情感?)②分析写景方法(含顺序)(如2004卷2:材料为宋祁词《木兰花》:这首词上的上半阙是如何描写春色的?)③作为“诗眼”(含“炼字”)的某个字词的含义与用法。(如宋祁这首词中的“红杏枝头春意闹”中的“闹”,“你认为写的好不好,为什么?)又如

3、(2003年全国卷,材料为王维诗《过积香寺》,命题为“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两句中的“诗眼”是哪两个字?)④意象的含义。(如2004卷三中考查晏几道词《鹧鸪天》,命题为“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又如2004广东卷,材料为杜甫诗《江汉》,命题为:诗中二、三联用了“片云”、“秋风”几个意象,分析其情景交融的意境)。⑤分析主旨句蕴含的感情(如上首词中主旨句为“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不可期”,命题为“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⑥写作技巧的作用(如2004天津卷中材料为李白的《听蜀僧弹琴》,命题为:”“结合全诗谈谈你对第四联“不觉碧山暮,秋云暗几重”的理解。”不单考查

4、对此联内容的理解,还考查此联的表达作用——侧面描写)⑦诗歌风格(如2004辽宁卷,材料为苏轼词《蝶恋花》,命题为“有人对此词整体评价为“絮飞花落,每易伤春,此为旷达语”,你同意他的看法吗?)⑧对诗歌类型的认识(如2004江苏卷,材料为柳中庸诗《征人怨》,命题为“为什么说这是一首边塞诗?结合诗句具体说明)⑨对意境的理解(如2004年福建卷,材料为朱淑真诗《秋夜》,命题为:“简要分析诗人在这两句中是如何营造意境的?”)⑩对用典表达作用的分析(尚没有出现)⑾、抒情方式(如2002年上海卷,材料为蒋捷诗《听雨》,命题为“对悲欢离合总是情”理解最准确的一项是)⑿、诗歌体裁(如2003年全国春季卷,材料为

5、韦应物诗《闻雁》,赵瑕诗《寒塘》,命题为“这两首诗从体裁上看都是属于——。”⒀、修辞,2005年全国卷,材料是李华诗《春行即兴》,命题为“这首诗的三、四两句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请具体说明“。另外还有一些省的考题考查了对比、拟人、夸张、衬托、比喻、对偶、顶针等修辞格。⒁、评价。如2004年重庆卷材料是梅尧臣诗《本溪》命题为:“有人认为这首诗洋溢着诗人自强不息的精神,也有人认为这首诗表达了诗人的怒愤之情,你同意那种看法:请说明理由,亦可另抒己见。”4、师生共同整理诗歌鉴赏常用术语,并理解这些术语的意思。这么做是为了在理论上武装学生头脑,建构他们的认知图式,作为鉴赏活动时的上位概念。5、教师在范例教

6、学时,教给学生完成不同命题的解题方法与思路。并且自命模拟试题,以期达到举一反三,巩固提高之功效。第一步、分析高考试题,教师引路。如2004年全卷三《鹧鸪天》(作者晏几道)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问题)在这首诗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解析:①先明确全诗主旨。寻找主旨句(“天涯”、“争奈”两句),由分析可知其主题为游子思乡。②再由“杜鹃”这一意象知识可知。(也可从诗中“声声只道不如归”,联系“行人”一词可知):它的叫声像“不如归去”,以杜鹃的啼叫引发“行人”的“惊梦觉”,再联系最后两

7、句,可知:“行人”不是不想回家,只是自己不能决定回去的日期。这样写表达了作者无法主宰自己的生活,浪迹天涯有家难归的感慨。归纳:解读这类诗时的思路应是:先整体感悟诗的主旨,联系意象的特定含义,再联系关键词的意思,即可写出答案。第二步:教师拟出模拟试题,让学生运用相同的思路与解法解答此模拟题,目的是巩固这一解题方法。如:应物诗《闻雁》、赵瑕诗《寒瑭》:①故园渺何处?归思方悠哉。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