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

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

ID:10109667

大小:56.50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5-26

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_第1页
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_第2页
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_第3页
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_第4页
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_第5页
资源描述:

《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语文教学的自我放逐李海林语文新课标最大的贡献是广泛引进了现代阅读理论、写作理论和教学理论,这是对语文教育的一次大解放、大促进。进入21世纪,语文教育呈现出一种生气勃勃的崭新面貌,在阅读教学方法、写作教学理念和口语交际教学目标上都有重大突破。应该说,成绩是主要的。但是,也应该承认,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中出现了一些值得注意的倾向,这些倾向是错误解读《语文课程标准》的产物,是新形势下语文教育出现的新的歧路;在最深刻的意义上,它也是语文教育的一些历史积弊在新的条件下的恶性发展。它的实质,是语文教育的自我放逐,如果任其发展下去,将在很大程度上消弭语文教育的本体价值和根

2、本内涵。因此,我们对这些倾向应该引起高度警觉!这些倾向,我概括为:“泛语文”“反文本”“无中心拓展”“无效讨论”“教师不作为”“去知识化”“多媒体化”。1.“泛语文”批判1.1新课标主张语文教育要打破学科本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这是对语文教育传统的一次重要的突破,为语文教育开辟了广阔的道路。但是在当前的语文教育改革中,这一主张却被误解、被歪曲、被滥用,走向了“泛语文”。1.2在主题活动中,语文被边缘化、模糊化。新课标颁布以来,语文教学出现了一种新形式,那就是主题活动。这种主题活动设计是根植于语文本身的活动元素,是语文本身的实践

3、性质、综合性质的教学体现。从这种意义上来说,它的最终“主题”,应该是语文本身,“语文”是语文教学主题活动设计永恒的追求和基本原则。但是现在许多主题活动设计违背了这一基本原则,遗忘了这一永恒的追求。有一个以“走近经济”为主题的综合实践活动,要求学生“考察本地目前的经济状况”,“调查本地普通百姓家庭的消费状况”,“分析某些有普及前景的消费品可能带来的影响”。这些活动哪里看得到语文的影子?学生开展这项活动所获得的成果,主要是在对经济问题的了解和对调查这种方式的掌握,而在语文方面的收获,却几乎看不到。如果有,也是次要的。1.3在课堂教学中语文被悬置、被空洞化。18针

4、对过去语文教学脱离文本内容、单纯做技术性分析和操练的弊端,新课标强调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大力倡导语文教学“为人的发展打下精神的底子”,这是十分正确、十分必要的。但是,语文教学的人文性,主要不是指课文所反映的人文内容,而是指语文本身的人文本质。“人的语文性”“人的符号智慧”“语言的获得”“言说的欲望”就是语文课的人文性之所在。但是许多教师把这二者混淆了,把实现语文教学的人文性理解为对课文所反映的人类生活场景的理解和把握上。例如有一位教师上《智取生辰纲》,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带领学生讨论“杨志为什么会丢失生辰纲”,并列出原因达8种之多。这根本就不是学语文,这是学习

5、“如何押送生辰纲”。还比如教《陈情表》,不去学习作者的“陈情”艺术,却带领学生来讨论“忠孝对今天的人们来说有什么启发”;语文课上成了生活常识课、思想方法课、自然科学课、数学课、物理课、历史课、地理课、经济课,或者任何什么别的课,但就是不是语文课。这种把语文本身悬置、架空以使之空洞化的语文教学对语文课程的破坏,对语文课程独立价值的消弭,是“老鼠搬家”式地渗透在日常语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每一个教学设计当中的,并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掏空。它看不见摸不着,很难被教师们自觉,因而其危害甚烈。就一针见血地指出过这种人文话题结构对语文的遮蔽:“时下颇有好几种国文课本是以内容分

6、类的。把内容相类似的古今现成文章几篇合成一组,题材关于家庭的合在一处,题材关于爱国的合在一处。这种办法,一方面侵犯了公民科的范围,一方面失去了国文科的立场,我们未敢赞同。”(叶圣陶)1.5语文教育要打破学科本位,要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要与社会实践联系在一起,这些主张,不是关于语文本体的论述,而是关于语文教育的基本原则的论述,它不是要用学生的生活实际本身、整个社会实践来取消语文、代替语文成为语文教学的内容,而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要把语文学习与学生的生活实际和整个社会实践联系起来,在这样的背景下学习语文,体会语文的真谛。“泛语文”的实质,就是把新课标中关于

7、打破学科本位、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与社会实践联系等论述,理解为关于语文本体的论述,认为语文学科以外的东西、学生的生活实际、整个社会实践就是语文。这是对语文的极大误解,不管是在理论上还是在实践上都是十分荒谬的。“泛语文”就是“没有语文的语文课”,有人称这样的语文教学已经“18丧魂失魄”:它已经丧失了自己的本质性内涵了。这样振聋发聩的呼喊,应该引起我们的深刻反省。2.“反文本”批判2.1新课标提倡创造性阅读、个性化阅读、批判性阅读、多角度多层次阅读、自主阅读、独立阅读、多元解读,这些主张都具体落实在对文本的态度上。它强调:语文教学不是学生单方面接受文本的意义,

8、而是学生与文本通过对话建构新的意义的过程。在这个过程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