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滑工件尺寸测量及表面粗糙度测量[1]

光滑工件尺寸测量及表面粗糙度测量[1]

ID:10117445

大小:129.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光滑工件尺寸测量及表面粗糙度测量[1]_第1页
光滑工件尺寸测量及表面粗糙度测量[1]_第2页
光滑工件尺寸测量及表面粗糙度测量[1]_第3页
光滑工件尺寸测量及表面粗糙度测量[1]_第4页
光滑工件尺寸测量及表面粗糙度测量[1]_第5页
资源描述:

《光滑工件尺寸测量及表面粗糙度测量[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实验一光滑工件尺寸测量及表面粗糙度测量 实验1-1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外径1、1、      目的与要求1.1、1.1、掌握外径比较测量的原理。1.2、1.2、了解立式光学比较仪的结构、调整和使用方法。1.3、1.3、了解量块的正确使用与维护方法。1.4、1.4、理解计量器具与测量方法常用术语的实际含义。2、2、      测量原理用立式光学比较仪测量外径,一般是按比较测量的方法进行的,即先将量块组放在仪器的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以量块尺寸L调整仪器的指示表到达零位,再将工件放在测头与工作台面之间

2、,从指示表上读出指针对零位的偏移量,即工件外径对量块尺寸的差值ΔL,则被测工件的外径为x=L+ΔL。3、3、      仪器简介立式光学比较仪如图1-1所示,它由底座1、立柱2、横臂5、直角光管6和工作台16等部分组成。直角光管是主要部件,它是由自准直光管和正切杠杆机构组合而成的其光路系统如图1-2所示。光从外面经反射镜1射入光管内的棱镜2,再反射照亮圆分划板3上的刻线尺4。圆分划板的里面半边有刻线尺、外面半边是一条空白长框9(作为成象面),框外涂黑,框内刻有一条横的断续线(作为指示线)。分划板

3、3位于物镜6的焦平面上,也在目镜8的物方焦平面上。当刻线尺4被照亮后,从刻线尺发出的光束经过直角棱镜5和物镜6,成平行光束投射到平面反射镜7上,光线从7上反射回来后,刻线尺4被物镜6成象在与它对称位置的成象面9上,刻线尺4的象可通过目镜8进行观察。平面反射镜7由三个直径相同的钢球作支承,其中两个作为反射镜的转动支承,而另一个钢球则固定在测杆的顶端12。平面反射镜7的下面用两个小弹簧11钩住,以保证反射镜与钢球接触,并使测头13产生一定的测量力。测量工作前先用量块调整光管上下位置,使刻线尺的象达到

4、零位。此时平面反射镜的镜面与自准直光管的光轴相垂直。当测杆12因工件尺变化而上下移动一个距离s时,见图1-2的左下图,反射镜随之绕支点转动一个角度α,则反射光相对入射光偏转了2α角度,从而使刻线尺的象产生位移量t。因此,直角光管的放大倍数为: 9876543211516101112131417图1-1立式光学比较仪1-底座2-立柱3-横臂升降螺母4、11、12-紧固螺钉5-横臂6-直角光管7-上下偏差调整螺钉8-目镜9-反光镜10-零调螺钉面13-偏心手轮14-测头15-拨叉16-工作台17-工

5、作台调整螺钉K=t/s=Ftg2α/btgα≈2F/b图1-2直角光管的光路系统 整螺钉1-反射镜2-折光棱镜3-圆分划板4-刻线尺5-直角棱镜6-物镜7-平面反射镜8-目镜9-成象10-零位微调螺钉11-弹簧12-位微测杆13-测头                          物镜至刻线尺的距离为物镜焦距F(F=200mm),测杆中心至反射镜支点间的距离为b(b=5mm),则K=80。刻线尺的刻线间距C=0.08mm,则刻线尺的分度值为: i=C/K=0.08/80mm=0.001mm=

6、1um 刻线尺上有200条刻线,故其示值范围为±100mm,立式光学比较仪的测量范围为0~180mm。由于目镜放大12倍,人眼看到刻线象的刻线间距为 12×0.08mm=0.96mm。1、4、      操作步骤4.1、4.1、.测头的选择测头有球形、平面形和刀口形三种,根据被测零件表面的几何形状来选择,使测头与被测表面尽量满足点接触。所以,测量平面或圆柱面工件时,选用球形测头;测量球面工件时,选用平面形测头;而测量小于10mm的圆柱面工件时,则应选用刀口形测头。4.2、4.2、按被测塞规的基本

7、尺寸组合量块组。4.3、4.3、.调整仪器零位(见图1-1)。将量块组置于仪器工作台16的中心,并使测头14对准量块组的上测量面的中心。调节零位,步骤如下:①粗调节松开横臂5上的紧固螺钉4,转动调节螺母3,使横臂缓慢下降,直到测头与量块的测量面接触,而在视场中能看见刻线尺的象时,则将螺钉4扭紧。②细调节松开紧固螺钉12,转动手轮13,使在目镜中看到的象与指示线接近(见图1-3a),然后拧紧螺钉12。图1-3光学比较仪零位调节a)b)指示线00um5um10--++55③微调节转动微调螺钉10,使

8、刻线尺的零刻线的影象与u指示线重合(见图1-3b),然后按下拨叉15数次,使零位稳定。④检查零位按下拨叉15,抬起测头14,推出量块组,再推进量块组,放下测头,再微旋螺钉10,使零线影象与指示线再次重合。⑤检查示值按动拨叉三次,若零线影象变动不超过1/10格,则表示光学比较仪的示值稳定可用。   4.1、4.4、按图1-4分别测量塞规上六个部位处的直径。测量时,将被测塞规按在工作台上,在测头下慢慢滚过,读出刻线象偏离指示线的最大值(估读1/10格),即为被测塞规的实际偏差。 图1-4测量部位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