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

ID:10125585

大小:9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6-11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_第1页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_第2页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_第3页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_第4页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_第5页
资源描述:

《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砂岩层地热水回灌实践 作者:(德国)彼得·赛毕特,马库斯·沃夫格冉姆翻译:刘道选孙启邦肖红 摘   要    德国北部盆地地热资源开发利用集中调查始于20世纪80年代初。第一次在砂岩层进行生产、回灌实验于1982年开始,从而建成了第一家地热供暖企业1984年起向瓦伦镇居民供暖。随后,又有更多的地热供暖企业在新勃兰登堡、新格莱维、柏林、诺伊鲁平等地相继投入运行。在德国,越来越多地区正在筹备建设地热供暖和发电项目。用砂岩层作为热储层是一项新的技术解决办法。掌握准确的地质知识和地球化学条件是地热利用项目规划、建设、运营成功十分重要的先决条件。过滤实验,地球化学、水文数学模拟实验,以及这几种实验

2、的综合应用都是为了这个目的。本文重点介绍地质、地球化学条件以及技术解决办法和实践经验。     1、地热能应用和热储    在地热能应用中,先将地热水通过生产井提升到地面,提取热能以后,再将尾水通过注入井回灌到地下原层位。    将提取热能后的地热尾水回灌到地下,是为了保持地下水力平衡,更重要的是,防止矿化度较高的地热水排放到地表水中,引发环境污染。因此,地热水在生产井和回灌井之间是一个封闭的循环系统。    通过交换器将热能从地热水提取,再由第二个循环系统将热量提供给用户。这样,地热热储系统就要由开发同层的两个井或两组井来组成。两对(组)井都要下井泵,安装套管,以便地热水从两个方向都能

3、通过。热交换器通过地面管网系统连接两对(组)井,提取和供应热能。这里特指的是德国北部—波兰的模式,这个模式是欧洲中部的主要模式,也包括丹麦—波兰和北海的模式。    2、水文地质和地球化学条件    2.1热储特点    孔隙热储的特点是大量不规则的颗粒形成了空隙。这类颗粒是主要是由砂岩组成的。热储的大小、形状、沉积结构、基质、矿物质含量是第一位的,孔隙、渗透度、密度、水流情况是第二位的,当然也同等重要。    从经济角度看,低温地热水热储(40—100℃)要求大规模的热水源和流速(50—100m3/h/well)。它们的应用是由下列地质条件决定的:---有含水岩石结构(含水层);---

4、这种岩石结构有充足的垂直、水平孔隙以保证长期生产(生产热储);---这个生产热储中的水温度从经济上角度分析符合要求;---具有提取热能技术操作中所需的合适水量(地热水采、回循环中的材料和系统匹配);---含水层周围有广泛的扩展空间、高流速、能保证长期稳定生产、回灌,特别是有孔隙、能渗透、厚度高。我们寻找厚度高、孔隙大、密度低的砂岩,这种砂岩孔隙大,颗粒结构变化不大。具体要求要按实际情况确定。     上世纪后十年,对地热水砂岩热储层回灌进行了广泛的研究,并在不同地方应用,取得了成功。尤其在德国,近几年或近十年来,砂岩层地热水开采回灌取得了一定的经验。成功回灌最主要的标准是注入的指标,也就

5、是积累的热储中地热水活动的数据。下列参数决定有效注入指数的成功。    首先,用于地热开发的砂岩层,提供的数据表明:---孔隙度大于20%;---渗透度大于0.2μ㎡;---砂岩层最低厚度20m;   同时,它们的特点:---孔隙层中大孔隙(半径大于5.000nm)比例超过60%或中小孔隙小于50%;---在大孔隙范围内的孔隙半径大于5.000nm;---好的和更好的孔隙半径分类大于0.4--0.5;---在大于10.000nm半径的孔隙层中有大于20%的孔隙;---小于0.063mm的细泥沙粒(淤泥和粘土)小于10—12%;---粘在一起的物质和泥浆的平均含量不超过8—10%。   在

6、德国北部盆地约3,000m的地下发现这样的砂岩。         图1德国东北部含地热水砂岩示意图2.2地热水的化学特点在德国东北部开发的中生代地热水,据分析,是盐矿化度高的Na-(Ca-Mg)-Cl水。深水中盐的含量超过300g/L。其主要成份是氯离子(最大值49毫摩尔%)和钠离子(43—47毫摩尔%)。镁、钙、钾、铁、锶、锰,还有硫、溴、碘离子等为次要成份或微量。甚至当水冷却以后,其溶解离子仍维持在饱和线以下。当二氧化碳释放后,碳化合物可能沉淀下来。硅酸和硼离子只有很少的含量。地热水中含有少量可溶气,叫作“结构气”,主要是氮和二氧化碳,其次是甲烷,还有少量的乙烷、氢气和氦气。中生代深

7、水对比表明,PH值显示酸性。    表1德国东北部地热工厂地热水特性 柏林新勃兰登堡瓦伦诺伊鲁平新格莱维(国会大楼)温度(℃)1954616499深度(m)2951,2701,5101,6202,195地层埃唐普斯特瑞堪托塔阿来尼堪托塔PH[T(℃)]7.26.1(25)5.9(25)6.5(50)5.3(52)氧化反应条件 减少 减少 整个矿化作用(g/L)28134160199219密度(g/cm3)1.011.0891.108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