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

ID:10134417

大小:228.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6-11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_第1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_第2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_第3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_第4页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二语文上学期期末联考试卷高二语文试卷命题人:齐市一中高孟辉实验中学田吉第I卷选择题(共33分)一、(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桀傲菲薄芸芸众生冥顽不灵B.蕴藉显赫直截了当夙兴夜寐C.阑珊耿介羽扇纶巾归根结缔D.暮蔼萧索愤世嫉俗  鼎鼎大名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熟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你应该虚心听取同学们的意见,决不能对善意的批评置之度外。B.去年五月,北京移动公司终于通过话费套餐的形式降低了手机资费。但公众仍质疑:降价为何如此犹抱琵琶半遮面,就不能更加透明点吗?C.夜读《岳阳楼诗词选》,读多了,有千篇一律之感,但刘禹锡的“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

2、里一青螺”,独辟蹊径,化大境为小景,可谓佳句。D.爱读书绝非有钱人的附庸风雅,而是在市场经济的激烈竞争中谋生存、求发展的一种需要。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北京奥运会火炬接力的主题是“和谐之旅”,它向世界表达了中国人民对内致力于构建和谐杜会,对外努力建设和平繁荣的美好世界。B.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和重视农业产后经济,应当成为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C.为什么火上舞蹈者的脚掌不会被烧伤呢?原因之一是因为舞蹈者不停地跳跃,两只脚掌交替地接触炭火,每次接触的时间都很短。D.文化体制改革要有新突破,关键在于从根本上消除束缚生产力发展的体制性障碍。4.下列诗句所吟

3、咏的人物对应正确的一项是()①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②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③铜板铁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④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金石录里漱玉集中文采有后主遗风。A.①李贺②孟郊③苏轼④李清照B.①李白②孟浩然③辛弃疾④李清照C.①李贺②孟子③辛弃疾④柳永D.①杜甫②陶渊明③苏轼④柳永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7题。(9分,每小题3分)  二十四桥何在吴锡平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未凋。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这是晚唐大诗人杜牧的名作《寄扬州韩绰判官》中的诗句。可以说,在所有歌

4、咏扬州的诗词文赋中,要数这一首最为脍炙人口,也最广为人知。尤其是后两句简直成了扬州秀丽风景的一枚经典徽章。事实上,很多人也正是从这两句诗出发,溯源而上,认识二十四桥,认识瘦西湖,继而认识扬州的。可是,在那些纷至沓来徜佯陶醉二十四桥景区美妙优雅的景色中的天南海北客中,又有谁知道,杜牧这首几成绝唱的诗为后人留下了一个悬疑千古的谜题:二十四桥所指为何?位居何处?岁月流转,和世间许多事物不知所终一样,事实上的二十四桥已经湮没在历史烟云的深处。如今来探究它的身世,只能借助各种各样的文字记载。检索那些历朝历代留下的关于扬州的诗词文章,二十四桥的身影频繁闪现,对其的记载、理解自然是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5、,顾盼之间,就和春日里的扬州一样“乱花渐欲迷人眼”了。细细梳理这些隐藏在纸本册页里的文字,大体可将其归纳为这样几种:一桥说。最有力的佐证莫过于白石道人姜夔的那首著名的《扬州慢》:“二十四桥仍在,波心荡,冷月无声。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细细品味词中意境,当指一座桥无疑。与白石道人同处宋代的另外几位诗人,他们描写的二十四桥,亦可认为是指一座桥。如韩琦“二十四桥千步柳,春风十里上珠帘”;赵公豫“桥在大业间,今已倾圮”;吴文英“二十四桥南北,罗存香分”等等。二十四座桥说。这一看法最开始由北宋沈括提出。沈括作为我国北宋时杰出的科学家,以科学的方法和务实态度,在其传世名著《梦溪笔谈》之《补笔

6、谈》中,对扬州的二十四桥逐一进行了落实,详细记载了二十四桥的桥名和地理位置。但有人指出,沈括列举出的桥,实际只有二十三座,其中下马桥出现两次。对一座规模并不太大的城市来说,有两座桥异地同名,可能性似乎不大,文中的两座下马桥,当是指同一座桥。因此,沈括的这一说法并不能让人信服,姑且存疑。编号说。有人认为,二十四桥是扬州城里编号为二十四的一座桥。古代诗歌中常常出现编号桥梁,比如杜甫的诗句“不识南塘路,今知第五桥”,姜夔的诗句“曲终过尽松陵路,回首烟波十四桥”等。而在关于扬州的诗词中,此类的例子也确实不少,如唐代诗人施肩吾“不知暗数春游处,偏忆扬州第几桥?”张乔《寄扬州故人》:“月明记得相寻

7、处,城锁东风十五桥。”明人林章《送人诗》:“不知今夜秦淮水,送到扬州第几桥?”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汪士慎的友人姚世鲸也有“记取扬州郭,寻君第几桥”的诗句。这样的说法只是一种推测,或许当时的扬州有对桥梁进行编号的做法,但要说二十四桥是编号二十四的桥还需要直接的证据。泛指说。中国古代文化中对数字有一种虚指、泛指的用法,如“三生有幸”“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九层之台,起于垒土”“三百六十行”“七十二变”“弱水三千”等等,这里面的数字并非确指,那么,二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