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测试题18

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测试题18

ID:10135040

大小:68.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测试题18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测试题18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测试题18_第3页
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测试题18_第4页
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测试题18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同步达标测试题18》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11、咏物诗四首达标优化训练我夯基我达标1.诗句填空:(1)_________________,何树何山著子规?(2)若欲满盘堆马乳,_________________。(3)_________________,花开时节动京城。(4)_________________,直待凌云始道高。解析:此题考查诗文默写,需注意文字书写正确,如“魄”“凌”等字。答案:(1)若教恨魄皆能化(2)莫辞添竹引龙须(3)唯有牡丹真国色(4)时人不识凌云木2.词语解释:(1)杜宇:_________________(2)龙须:_________________(3)国色:

2、_________________(4)时人:_________________解析:对“杜宇”一词的解释要注意说出其典故的内容。“龙须”要指出其比喻义。答案:(1)即子规,就是杜鹃鸟,因啼声悲切,又称怨鸟。杜宇是周时蜀国国王,号望帝,后来被迫逊位,失国身死,魂魄化为杜鹃,啼声悲哀。蜀人称这种鸟为杜宇,以表示对他的纪念。(2)比喻葡萄卷曲的藤蔓。(3)一国中姿容中最美的女子。(4)指时俗的人。3.填空:(1)《子规》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2)这首诗除通过描绘葡萄生长之态,表达自己仕途困顿、渴望有人援引的心情外,还从侧

3、面说明了一个道理:_________________(3)《小松》这首诗歌的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主题的理解,需注意诗中借物言志的特点,说明借什么物,言什么志。答案:(1)借吟咏子规,表达对历代蒙受冤屈,含冤而死的人深深的同情,对黑暗社会现实的不满(2)丰收的果实是必须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3)这首诗托物讽喻,借松写人,借写小松幼时人们对其忽视和长大后人们对其称赞的不同态度,讽喻时人目光短浅,暗含诗人身世之慨。4.从整体构思看,《小松》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说说你对本诗主题的理解。解析:本诗是用小松比喻自己,

4、用小松的遭遇影射自己的遭遇,从而批判那些不识人才,目光短浅的人。答案:托物言志。这首诗以“小松”喻人,写“小松”初时不为人注意而最终长成凌云大树,反映出作者对人才出身轻微而终成大业的思考,批判了世人以身世取人的浅陋目光。我综合我发展一、阅读理解(一)阅读《子规》《葡萄》和《赏牡丹》三首诗,完成5—8题。5.顾况“若教恨魄皆能化,何树何山著子规”一联,俗中见奇,翻出新意,说说此句“新”在何处。6.咏物诗往往托物寄情或托物言理,试分析《子规》《葡萄》各寄寓诗人怎样的情志?说明什么道理?7.请分析《赏牡丹》中的“真国色”用字炼意的妙处所在。8.《赏牡丹》

5、用一半的篇幅先写芍药和荷花,这是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5.解析:本题回答要结合诗中所用典故的真正含意,及作者在此诗中的不同用意。答案:此篇开始写杜宇化鸟,题材通俗,但这两句以反诘语气发问,由鸟及人、由自然及社会,写出人世的不平,表达诗人愤世嫉俗之意,显得新奇感人,寓意深刻。6.解析:本题考查对诗歌情感的理解,要注意结合诗人当时的处境去理解诗人寄寓在物上的情感。答案:《子规》表面写鸟,实际是由鸟及人,托子规以抒情,将人间的冤屈之多且无处消解的现实尽收笔端。想象奇特,寓意深刻:有同情、有愤懑、有讽刺、有无奈,暗含对当时黑暗现实的不满。《葡萄》咏物与言志融

6、为一体,表面写葡萄,实际是表达自己谪后的希冀。面对前途迷茫,一切都要随着命运的安排而沉浮的人生,诗人谨慎小心,意在借此诗委婉表达自己希望被在位之人大力援引的恳切心情,并以此与相同处境的朋友张署共勉。当然,此诗还从侧面说明了一个道理:丰收的果实是用辛勤的劳动换来的。7.解析:对诗句的赏析要结合诗句的情感意义,此处的“真国色”表现的是诗人对牡丹的赞美之情。答案:“真国色”三字,力重千钧,掷地有声,加强语气,使牡丹的神韵毕现雍容华贵,艳压群芳,如此高的评价才产生“动京城”的效应,顺势引出末句。8.解析:此题考查诗歌常用表现手法,此处是用芍药和荷花衬托牡丹

7、的不同之处。答案:衬托,诗人将芍药和芙蕖这两种花不如牡丹之处(无格、少情)写出,以衬托牡丹的高贵富丽,令人喜爱。(二)阅读下面四首诗,完成9—12题。子规吴融举国繁华委逝川,羽毛飘荡一年年。他山叫处花成血,旧苑春来草似烟。雨暗不离浓绿树,月斜长吊欲明天。湘江日暮声凄切,愁杀行人归去船。注:作者吴融是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唐昭宗时在朝任职,一度受牵累罢官,流寓荆南,本篇大约就写在这个时候。近试上张籍水部朱庆馀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注:张籍水部:长庆二年(822),张籍由国子博士迁水部员外郎。张籍怜才惜士,

8、喜奖掖后进。此诗是诗人在应试不久前献给张籍的。清平调李白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