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

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

ID:10135427

大小:198.5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6-11

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_第1页
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_第2页
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_第3页
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_第4页
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二语文下册第三次月考检测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江西省弋阳二中高二下学期第三次月考语文一、选择题(18分)1、下列加点字读音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修葺(qì)垣(huán)墙扃牖(yǒu)栏楯(shǔn)B、琼筵(yàn)喟(kuì)然勖尔植(xù)病偻(lǚ)C、寿且孳(zī)鼎铛(chēng)早实以蕃(fān)缣(jiān)素D、万乘之公相(shèng)恣欢谑(xuè)不省所怙(hù)暴(pù)霜露2、下列加点字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A、目眇眇兮悉予遗余褋兮澧浦吞声踯躅不敢言粟深林兮惊层颠B、皓腕钟鼓馔玉漫寂寥女娲练石C、小辑轻舟秋深潦缩技经肯綮踌躇满志D、回父绐曰妃

2、嫔媵嫱檐牙高啄缦立远视3、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风采循序渐近恫吓(hè)麻痹大意(pì)B、提纲暴殄天物诤友(zhèng)力能扛鼎(gāng)C、艰巨貌和神离歼灭(jiān)强词夺理(qiáng)D、模形无上光荣讣告(bǔ)栉风沐雨(zhì)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处的词词,最恰当的一组是()(1)底曹操墓在安阳的发现,使各种猜测就此尘埃落定了吗?似乎不是。之声四起,河南考古研究所公布的曹操墓六大证据,也被指非铁证。(2)大量的观察结果表明,那些执着一念的人,他们的感情往往特别在象征他们痴情的某一件东

3、西上面。(3)《关于小区治安管理的规定》在小区管委会上获得通过,并将于4月1日开始,届时原暂行规定停止使用。(4)国务院教育主管部门应当根据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和儿童、少年身心发展的状况,确定主务教育的教学制度、课程设置,教科书。A、质疑贯注施行审定B、质疑关注实行审订C、置疑关注施行审定D、置疑贯注实行审订5、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企业竞争异常激烈的情形下,没有什么联盟颠扑不破。B、饮水机行业在过快的发展中因监管乏力造成了饮水机市场鱼目混珠的局面,一些伪劣产品严重危害着人们的身体健康。C、“北京当

4、代十大建筑”评选结果揭晓,“鸟巢”“水立方”、国家体育馆、首都博物馆,北京电视中心等新式建筑脱颖而出。D、长江大学陈及时等三名同学为救溺水儿童献出了年轻的生命,被追授“全国舍己救人优秀大学生”荣誉称号,确实是众望所归。6、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福建土楼具有防匪防盗、防震防潮、冬暖夏凉、生活方便,虽经百年风雨或战争硝烟,至今仍巍然屹立,享有“东方古城堡”之美誉。B、目前地理信息交换的技术问题已经基本成熟,一旦地理信息为广大公众所认可,那么地理信息产业将迅速崛起。C、美国“次贷”危机引发了全球经济动荡,进一步拉大了世界贫

5、富的距离,导致一些发展中国家的经济严重衰退,贫困人口数量不断攀升。D、要尽快培养出适应新世纪的人才,关键问题是先进的教育理念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为我们指明了方向,引导学校教育不断向前发展。二、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5-7题(9分)春秋战国,是中国历史上的大变动时期,随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的理念也逐渐趋于成熟。其成熟的重要标志,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其一是“和”与“同”两个范畴的对举,二是“和实生物”与“和而不同”这两个重要命题的提出。“和”与“同”两个概念的对举,是由西周末年郑国的史官史伯提出来的。据《国语·郑语》,郑

6、桓公问史伯:“周其弊乎?”史伯回答说:“恐怕要必然走向衰败。”衰败的主要原因,是周的统治者“去和而取同”,即没有处理好“和”与“同”的关系,一味地追求“同”而抛弃“和”。在史伯看来,“和”与“同”是内涵不同的两个概念。“和”是“以它平它”,即不同的东西相加所形成的共同体;而“同”则是“以同裨同”,即相同的东西再加上相同的东西,无论加多少,最后还是绝对的单一体。因此,“和”体现的是由不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多样性的统一,而“同”则是由相同因素构成的事物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多样性的统一,能够使这个共同体“丰长而物归之”,即丰富、发展并生成新

7、东西。而单一性的简单同一,则只能是“同则不继。”《说文》:“继者,续也,从从系。”因此,“不继”则为“绝,即不能产生任何新东西,从而使单一的同一体走向衰亡和灭绝。可见,“和”与“同”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一对范畴,只有在两者对举的情况下,才能更好地理解“和”的内涵,这体现了中国哲学的和谐理念所包含的辩证思维逻辑。“和”是万物生成发展的根据,也是事物存在发展的内在动力,这也就是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这一命题的确切含义。春秋时期的思想家晏婴,发挥了史伯提出的“和实生物”的思想,进一步扩展和深化了“和同之辨”的内容。据《左昭·二十年》载

8、:晏婴在回答齐景公“和与同异乎”的问题时,明确指出“和与同异”。他认为,“和”好比做羹汤或弹奏音乐,只有“济其不及,以泄其过”,方能成为美味佳羹或动听的乐曲。如果一味地“以水济水,谁能食之?若琴瑟之搏一,谁能听之?同之不可也如是”。晏婴以五味相济、五音相和的例子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