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

ID:10136030

大小:3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1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_第1页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_第2页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_第3页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_第4页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研究摘要:心理契约近年来逐步成为西方组织行为学和人力资源管理研究中的一个热点,学术界对心理契约研究的深度和广度不断推进,研究成果也日益成熟。本文分析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内涵,根据高校教师的个性特点,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高校教师激励机制,以实现对高校教师的有效激励,从而提升高等院校和高校教师对双方的心理期望。关键词:心理契约高校教师激励高校教师心理契约概述1、心理契约理论心理契约(psychological8contract)最早由行为科学泰斗阿吉里斯(Argyris)在其1960年所著的《理解组织行

2、为》一书中提及。阿吉里斯指出,主管意识到雇员在积极的领导方式下会产生乐观的表现,一旦雇员被认同和尊重,雇员与主管之间的关系会加深,雇员会减少抱怨,从而保持高效的生产力。莱文森等人在1962年深化了心理契约的概念,认为心理契约是雇主与雇员事先约定好的,没有明确说出的双方对对方的期望。随着对心理契约研究的不断深入,学者将心理契约分为个体的心理契约与组织的心理契约两个层次。如卢梭(Rousseau)认为心理契约是雇员个人以雇佣关系为背景,以承诺、信任和感知为基础形成关于个人与组织双方责任的信念。美国著名管理学家施恩(Schein)

3、认为,在组织中,每个成员与管理者之间,以及与其他成员之间,无论何时都存在着没有明确规定的隐含期望。综合以上观点,本文将心理契约定义为存在于个体与组织之间,隐性的、没有明文规定的双方对对方的期望,包括个体对组织的期望,以及组织对员工的期望。2、高校教师心理契约的特点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具有以下特点:高校教师具有高学历、高职称,有强烈的求知欲,期望凭借高等院校的平台展示自身的才华与知识结构;高等院校教师期望拥有较为宽松的科研环境,拥有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来从事科学研究工作;高校教师大多独立完成教学研究工作,教师之间的沟通交流机会较少

4、;高校教师的劳动成果不具有明显的现实性,不能单纯以经济效益来判断教师的工作绩效;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包含更多对个人价值实现、成就感及民主参与感的渴望。高校教师的个性特点高校教师作为“高学历、高层次、高素质”的知识型员工,有着敏锐的自我认知,注重个人成长和业务上的成就。只有深入探索高校教师的个性特征,准确把握其心理需求,才能有效地建立基于心理契约的激励机制。本文主要研究教师岗位,专门从事教学、科研的教师主要具有以下特点:8强烈的自尊心。高校教师大多已满足了马斯洛需求理论中较低层次的生理和安全需要,尊重和自我实现的需求比较高。高校

5、教师自我意识普遍较强,渴望校方及社会对其工作或研究成果予以公正、客观的评价,期望得到校方管理者和同事对其人格和成就的尊重,希望通过努力取得相应的职称和荣誉称号,得到学生、学生家长、校方和社会的认可。工作的自主性。高校教师有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在职业人格上也表现出较强的自主意识。他们比较喜欢按照自己的思维方式、行为方式开展工作,劳动时间和空间弹性大。教学岗位的教师每天完成校方分配的教学任务后,不需要朝九晚五地上班,课外的时间都可以自由支配;就上课地点而言,教师通常在指定的教室完成教学任务后,可以选择在办公室、家中或其他场所办

6、公。高校教师希望自己学有所长,将自己的潜能和研究特长发挥到工作中,期望学校能为其提供较为宽松的教学和科研环境。较高的成就需要。高校教师受教育程度高,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工作中注重专业特长的发挥,善于挑战自我,希望自己的知识、研究、学识能得到学校和社会的广泛认可。同时,高等学校教师作为发展先进文化和推进社会进步的使者,始终站在时代前列,以高尚的情操、良好的道德风范去影响学生,可谓志存高远,力求精进。8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高校教师工作对从业者的学历要求较高,大多数岗位需要硕士或者博士学位,要获得专业技术资格,还需要具备一定的

7、专业理论知识,完成相应的教学任务和科研业绩。强烈的自我实现需要促使高校教师不懈追求,孜孜不倦,坚持科学精神,潜心钻研,严谨笃学,展示自身才华,实现自我价值。基于心理契约构筑高校教师激励机制高校教师的心理契约是高等院校与教师对彼此不成文的、不断变化的、主观期望之集合。心理契约作为高校与教师的心理纽带,也是影响教师行为和激发其工作积极性的重要因素。以心理契约构建激励机制,可以加强双方的责任感和互信度,实现教师发展目标与学校战略目标的有机结合。1、优化招聘制度首先,优化招聘渠道,促进双方信息对称。高校应根据招聘岗位的特点,结合内部

8、举荐和外部招聘两种方式,尽可能扩大选才范围。招聘过程中要向目标人群传递正确、完整的岗位信息和岗位分析,表明校方的详细需求,帮助潜在应聘者进行信息获取和自我筛选,构建求职者和学校双方心理契约的基础。8其次,引入现代招聘技术。一是开展岗位分析,强化关键能力考核,明晰的岗位分析是促进人岗适配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