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测试题25

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测试题25

ID:10137644

大小:107.03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测试题25_第1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测试题25_第2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测试题25_第3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测试题25_第4页
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测试题25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历史总复习考点测试题25》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备考历史“好题速递”系列(31)一、选择题(8个小题)1.五四运动以前,中国社会就孕育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曙光,主要指①新文化运动彻底批判封建文化,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②资产阶级为共和国进行了不屈不挠的奋斗③一战期间中国民族工业得到进一步发展④无产阶级独立登上政治舞台( ) A.①②③④B.①③④C.②③④D.①③2.国民大革命期间,帝国主义干涉中国革命的方式有( )①支持旧军阀向革命军发动进攻 ②扶植代理人、分化统一战线 ③直接公开武装干涉A.①②③  B.①② C.②③  D.①③3.和平解决西安事变,成为扭转时局的关键。就当时情势而言,“时局”主要是指A.日本侵华不

2、断加剧B.国共分裂对峙C.抗日救亡运动的不断高涨D.团结国民党亲英美派与亲日派斗争4.下列选项能正确反映1949~1956年我国农村土地所有制变化状况的是( )  A.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B.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一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C.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农民土地所有制—社会主义公有制  D.农民土地所有制—农业初级社—农民生产合作社 5.建国以来新中国在长江流域的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下列建设成就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组是()①宝成铁路的建成②武汉钢铁公司建成投产③南京长江的建成和通行④葛州坝水利工程的建成A.②③①④B.

3、①②③④C.③①②④D.②③④①6.19世纪末初,世界各地间联系进一步加强的主要原因有①新交通和通讯工具的创制②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③列强间矛盾的进一步激化④殖民侵略与扩张的加强A.①④B.②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7.苏俄实施的以下政策中,体现出社会主义革命本质特征的是()A.将银行、铁路、大工业等收归国有B.无代价地征收农民的剩余粮食C.一切生活必需品均由国家集中分配D.退出帝国主义战争8.是美国宪法制定2、十月革命胜利9和抗日战争爆发7。下列各项中,为其签订6并在经济全球化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的是()A.布雷顿森林协定B.北美自由贸易协定C.欧洲煤钢共同体条约D.关税与贸易总

4、协定二、非选择题(3个小题)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表5察举制科举制品德、学问、议政能力“以文取士”长官举荐自由报考“人、门兼美”“取士不问家世”——据张帆《中国古代简史》制表材料二自甲午以后,诏设学堂谕屡矣,而人才不出,何也?则以利禄之途仍在科目,欲其舍诗赋、八股、小楷之惯技,弃举人、进士之荣途,而孜孜致力于此,此必不可得之数也。是故变法必自设学堂始,设学堂必自废科目始。——两广总督陶模《图存四策折》(19)(1)根据所学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察举制”的内涵。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相比于察举制,科举制有哪些变化?(10分)(2)结合所学知识概述科举制的积极作用。(

5、8分)(3)概括材料二的主要观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该观点提出的原因。(8分)10.中日两国政府为了克服不时干扰双边关系的历史问题,起开展共同研究计划,各自派出10名历史学家,一起研究两千年来的中日关系。1月30日,中日共同历史研究中方委员会在北京公布了《中日共同历史研究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报告》显示,中日学者对历史问题的认识有所接近。阅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日本学者井上清在《日本历史》中写道:“公元7到777年,(日本)曾派使节到唐朝达6次之多。使节的船队大体为四艘。每次都有大批留学生随行,大使以下留学生和水手多达四五百人。”中国史学家周一良在《中日文化关系史论集

6、》中说:“奈良的贵族……举凡学术、技术、文艺、音乐以及佛教和佛教庙宇的建筑、雕刻、绘画、以及有关服饰、器皿、生活方式都在学唐朝。他们的头脑一刻也不忘记“在唐国”。只要是唐朝的东西,无论什么都要尽快地引进来——这是企图让人们看到,日本也是不亚于唐朝的国家。”(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日本多次向中国派遣大规模使节船队的目的是什么?推动中日交往频繁的重要因素有哪些?(8分)材料二:图17为出版于某年12月6日的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最醒目的是图画新闻“战争后旅顺的惨状”,该报记者以近三分之一的版面描绘了日军侵占辽东、血洗旅顺、屠杀中国军民的场景,其暴行赫然纸上,让人怵目惊心。材料三

7、:西方学者写的《菊花与刀》,它认为日本文化“知耻而不知有罪感”,形成了日本的耻感文化。只有羞耻之别,没有善恶之分;不懂安心,只知心安,侵略无罪。耻感文化核心依然是天皇。近代历史上所有的侵略都是天皇号召、国民效忠参与下完成的,天皇不谢罪,个人绝不认罪;若天皇投降,全体臣服。(2)材料二中日本报纸《时事新报》报道的是中日的什么战争?根据材料三,说明为何日本军队在战争中对平民如此残忍地大开杀戒?(5分)(3)日本报纸《时事新报》的战地新闻报道的发现有何意义?(4分)材料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