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

ID:1013913

大小:46.5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7-11-06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_第1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_第2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_第3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_第4页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_第5页
资源描述:

《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综述》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评述摘要:非物质文化遗产是目前遗产研究领域的新热点。本文对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中的保护模式、相关主体、旅游开发和涉及的法律及政策问题进行了梳理。并且指出文化空间研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转型、对国外成熟理论和个案研究的借鉴将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研究评述千百年以来,多数民间文化游历于政治国家的主流意识之外,处于一种边缘化的境地。翟风俭.从“草根”到“国家文化符号”[J].艺术评论,2007,(6):19-20.经济全球化以不可阻挡之势汹涌而来。与此同时,西方的文化也与其资本一道风行世界,所到之处

2、大量优秀的传统文化急剧消失。吴效群.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J].河南社会科学,2007(1):25.文化认同是区别一个民族的重要标志,保护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传统文化成为国际上普遍关注的重大问题。全球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关注催生了“宣布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项目的诞生,该项目最终直接促成了“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广泛传播和认同。吕建昌.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国际认同[J].上海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3):103-107.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提出开辟了一个新的遗产学领域宋俊华.非物质文化遗产概念的诠释与重构[J].学术研究,2006,

3、(9):117-121.继我国昆曲艺术和古琴艺术分别于2001年和2003年成功申报为“人类口头和非物质遗产代表作”之后,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我国的研究随即升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的身份完成了从“草根文化”到国家“文化象征”的转变,翟风俭.从“草根”到“国家文化符号”[J].艺术评论,2007,(6):19-20.并且被赋予“民族文化基因”的意义。众多学者对遗产研究领域的这一新热点分别从不同角度对其进行研究和探讨,涌现出一批有价值的研究成果。笔者以关键词“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卓越网进行搜索,相关文献

4、搜索结果如下表:学术界关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成果(时间截至2008年4月)年份单篇学术论文优秀硕士论文博士论文专著2007年87525162006年61132252005年4292172004年202012003及以前17010数据来源:中国学术期刊网(CNKI)、四川大学图书馆和卓越网由上表可以看出,有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研究呈现越来越热之趋势。研究成果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利用、涉及的相关主体以及相关法律、政策问题上。开始的研究主要集中在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料的收集、整理和描述上,后来的研究涉及到非物质遗产的保护、利用、立法

5、和旅游开发,并开始借鉴国外先进研究成果。已有的研究涉及民族学、人类学、法学、旅游学、民俗学等学科,多采用定性描述的研究方法。其研究成果推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基础理论研究和实证研究,为政府、业界和学界加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开发提供依据。本文对已有研究成果进行评述,有助于总结目前的研究进展,为今后的研究指出方向。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解决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问题,实质是解决传统与现代的关系问题。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目前主要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以丰鹏(2008)为代表,认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社会价值和经济价值的实现并不是一种对立关系,可以实

6、现保护与利用的统一。另一种观点以王巨山(2006年)为代表,认为一部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衰落是必然的,部分原因是其功能、价值的丧失。客观地说,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现今和未来都不能成为社会的主流文化和主流意识形态。但非物质文化遗产已沉淀成一种民族精神和文化基因,它对于保持民族国家的文化独立性是最为关键的因素。翟风俭.从“草根”到“国家文化符号”[J].艺术评论,2007,(6):19-20.不在自己优秀的民族文化基础上发展、建立现代文化是行不通的。刘魁立.从人的本质看非物质文化遗产[J].江西社会科学,2005,(1):95-101.没有对于传统

7、文化的这样一种构建就会缺失“经济大厦的宽广底层”,市场经济的发展也将无以为继。乔玉光.发展与危机:国外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经验的启示与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3):110-115.1.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模式纵观国内此研究领域,学者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进行了尝试性探索,主要有以下九种保护模式:博物馆保护模式:方李莉探讨了产生于西方发达国家的生态博物馆理论在贵州长角苗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实际运用,用案例说明国外先进并且成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理念在国内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的指导作用及其存在的问题。方

8、李莉.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深层社会背景[J].民族艺术,2007,(4):6-20.韩洋认为博物馆因具有保护、保存遗产的科学设置和专业人员,而成为遗产界唯一的永久性机构。韩洋.非物质文化遗产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