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联考试题

高考语文复习联考试题

ID:10153546

大小:99.27 KB

页数:17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语文复习联考试题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联考试题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联考试题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联考试题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联考试题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联考试题》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本资料来源于《七彩教育网》http://www.7caiedu.cn高考语文复习联考试题(分宜中学、南城一中、遂川中学、瑞金一中、任弼时中学、莲花中学)座位号语文试卷命题人:分宜中学彭桂生审题人:分宜中学朱小林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大部分,共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第Ⅰ卷(选择题共36分)一.(15分,每小题3分)1.下列加点词语中,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与会(yǔ)慰藉(jiè)里应外合(yīng)厝火积薪(cuò)B.贫血(xuè)真谛(dì)不着边际(z

2、háo)妍媸毕露(chī)C.涎水(xián)寒暄(xuān)相机行事(xiàng)抵掌而谈(zhǐ)D.荫庇(yìn)绣闼(tà)韦编三绝(wěi)深孚众望(fú)2.下列句子中有两个错别字的一项是()A.世上没有什么种族比中华民族更宽容,更坚忍,更具有深厚的凝聚力、悠长的生命力和自我批判的伟大胸襟。这是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B.清华大学保送生与自主招生将在考试内容和考核方式等方面作出调整,综合素质全面的学生和在某领域有突出特长的学生都有机会脱颍而出。C.这副画运笔拘谨,主题比较杂乱,

3、显得粗糙和幼稚,但它的色彩搭配很和谐,层次感强,构图别出新裁。你把它贬得一无是处,这未免也太过份了。D.“上不愧于天,俯不怍于地”,孟子所说的人生这一“乐”,应该是皇天厚土对于善良的民众的垂怜与庇护。人不过是苍海一粟,但心可以崇高博大。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句是()A.在当前国际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中国和沙特处境相似,两国的许多主张不谋而合,在二十国集团、世界银行等框架下开展了有效的沟通与合作。B.现在的娱乐方式越来越多,百姓的欣赏水平也提高了,守着电视机过年的观众日渐减少,“春晚

4、”真叫人担忧。央视春晚都扛不住,更何况鱼目混珠的地方春晚。C.去年毕业的560名新加坡管理大学校友,发扬饮水思源精神,为母校设立了总值3万元的奖学金,协助学弟学妹完成学业。D.《红楼梦》里贾赦竟打上了鸳鸯的主意,鸳鸯说:“家生女怎么样?牛不吃水强按头?我不愿意,难道杀我的老娘不成?”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A.据初步分析,已经造成254人遇难、35人受伤的山西省襄汾尾矿库溃坝事故的直接原因是由非法矿主违法生产、尾矿库超储引起的。B.美国总统布什签署了总额达7000亿美元的金融救援方案

5、,但由于投资者依然担心美国金融危机的威胁,国际金融市场仍将持续动荡。C.近年,中国政府在世界各地兴办孔子学院,不仅让世界更全面地认识了中国,而且还激发了各国友人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典籍的热情。D.这是一次意义非凡的比赛,无论成败与否,它都将对我的人生产生深远的影响,虽然医生反复叮咚我现在还不能走动,但我还是要去。5.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句是()A.中国坚持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作为基本国策,着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B.鲸的种类很多,总的来说可以

6、分为两大类:一类是须鲸,没有牙齿。一类是齿鲸,有锋利的牙齿。C.《杂文月刊》是海内外公开发行的杂文类综合性杂志,上半月刊名为“原创作品”,下半月为“选刊精品”。D.鸟类为什么要迁徙?至今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答案。但是可以确定的是,候鸟迁徙的路线都相对固定。二、(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8题。中国诗歌自身的调节功能中国诗歌之所以能历久而不衰,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它本身有一种调节功能,其语言形式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之中。从四言到五言到七言,随着汉语的发展变化而不断形成新的节奏。二二节奏的四言

7、诗是诗歌的早期形式,随着《诗经》时代的结束而趋于僵化。此后的四言诗,如曹操《短歌行》那样的佳作实在不多。中国诗歌主要的形式是二三节奏的五言和四三节奏的七言。四言诗一句分成均等的两半,节奏呆板。五七言前后相差一个音节,寓变化于整齐之中,节奏活泼。所以五七言取代了四言而成为中国诗歌的主要形式。为什么七言没有继续加长,发展为九言呢?我想这是因为一句诗七个音节已经达到读起来不至于呼吸急促的最大限度,加长到九言读起来呼吸急促,这样的诗行不容易建立起来。在音节变化的同时,格律也在逐渐严密化。中国诗歌是从自由

8、休(古诗)走向格律体(近体诗),但格律体确立之后自由体仍不衰退,而是和格律体并存着,各有其特长。就一个诗人来说固然有的擅长自由体,有的擅长格律体,但两方面的训练都是具备的。在自由体与格律体之间始终没有分成派别。它们互相补充各擅其能,共同促使中国诗歌的繁荣发展。从深层考察,诗歌的发展乃是性情与声色两种因素的交互作用。从重性情到重声色,是中国诗歌史的第一个转变,这个转变发生在晋宋之际,具体地说是在陶谢之间。这恰好也正是近体诗的各种技巧被自觉加以运用的时候。明代的陆时雍说:“诗至于宋,古之终而律之始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