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

ID:10155228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1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1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2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3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4页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_第5页
资源描述:

《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江泽民同志曾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为了适应时代发展对人才培养的需要,数学课程标准【2011版】明确指出:“创新意识的培养是现代数学教学的基本任务,应该从义务教育阶段做起,贯穿数学教育的始终,应体现在教与学的过程之中。”这充分说明了数学在培养人的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方面的不可替代作用。在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培养小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呢?我想谈谈自己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的几点做法。一、呵护好孩子的好奇心,营造创新氛围─创新的源泉学生的儿童时代充满生机活力,他们天真无邪、纯朴可爱,具有一颗强烈无比的好奇心,不受旧观念

2、、旧羁绊的束缚,能够无拘无束的进行大胆的想象、创造。好奇是思维的源泉,创新的原始动力。因为好奇,学生有了创新的愿望,努力去揭开事物的神秘面纱,这种欲望就是求知行为在孩子心灵中点燃的思维的火花,是最可贵的创新性心理品质之一,虽然随着年龄的增长,好奇程度呈递减趋势,但创造性人才的特点却是永驻的。我们在教学中要充分尊重学生,“解放学生的头脑,使他们能想;解放学生的双手,使他们能干;解放学生的眼睛,使他们能看;解放学生的嘴巴,使1他们能谈;解放学生的空间,使他们能到大自然、大社会里去取得更丰富的学问;解放学生的时间,使他们能学一点自己要学的东西,干一点自己喜欢干的事情。”课堂上学

3、生即使说错、做错,作为教师对发展中的个体要以辩证的观点,发展的眼光,实行多元化的发展的评价,教师要学会宽容学生,循循善诱,要支持、鼓励、肯定、欣赏学生在课堂上为探索知识而得出的稚嫩的结论和灵动的思维的火花,让学生处在心理放松、心灵自由的无拘无束的精神状态,各抒己见,畅所欲言,学生敢于发表自己的想法和独到的见解,保护学生思维的积极性,点燃学生的好奇心,放飞心灵,让学生充满激情投入到学习中去,为学生营造创新时空。二、设置开放性教学内容,让学生学会自己发现、提出并解决问题─学生学会创新的基础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4、教师可以经常设计一些多思维指向、多思维途径、多思维结果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从多角度思考问题,让学生学会思考、独立思考,培养学生发散性思维,学会探索发现,敢于标新立异。如在复习比和比例这一单元时,我设计了如下题目:根据“甲数的3/4等于乙数的2/3”这一条件,你能提出哪些问题?课堂顿时活跃起来,学生经过思考、交流提出了以下诸多问题:(1)甲数与乙数哪个大?(2)甲数与乙数的比是2几比几?(3)乙数与甲数的比是几比几?(4)甲数是乙数的几分之几?(5)甲数是乙数的几倍?(6)甲数比乙数少几分之几?(7)乙数比甲数多几分之几?(8)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几分之几?(9)乙数是甲乙

5、两数和的几分之几?(10)甲数是乙数的百分之几?(11)甲数比乙数少百分之几?(12)乙数比甲数多百分之几?(13)甲数是甲乙两数和的百分之几?……这些问题的提出,让学生沟通了两个数的比、比例、分数、百分数之间的联系,把知识清清楚楚地串成一条“线”,使课堂变得更加生动活波,精彩纷呈,不仅实现了学生的发散思维与聚合思维的有机结合,而且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培养了创新能力。三、教给学生创新的方法马约尔曾说:“我们留下一个什么样的世界给子孙后代,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给世界留下什么样的子孙后代。”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肩负着向学生传授数学知识和培养学生数学能力的双重责任,教师的教育教学

6、理念、教学方法、营造的课堂氛围等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直接影响。因此数学教师的素质和创新意识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前提,同时教师的创新品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具有榜样和示范作用,小学生的模仿能力特别强,如果教师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经常在数学课堂中设计出创新的教学活动,学生就会在耳濡目染的环境中学会创新,逐步培养创新能力。3如我在教学《圆锥的体积》一课时,通过深入解读教材,在充分了解和把握课程标准、教材编写意图的基础上设计了以下教学程序:1.提出问题:圆锥的体积。2.让学生猜想圆锥与圆柱体积之间的关系。3.验证同学们的猜想:在这一环节我打破了教材狭隘的做法(仅用等底等高的圆柱

7、与圆锥作实验),创造性的使用教材,让学生经历等底不等高、等高不等底、等底等高、既不等底又不等高的实验过程,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进一步落实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的课标新理念。4.引导学生归纳结论:圆锥的体积等于和它等底等高圆柱体积的三分之一。5.应用。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大胆猜测,培养猜测意识。假设和猜想是登上科学之颠的天梯,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任何发明创造都离不开假设和猜想。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结合本节课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在教学中借助教具和学具,让学生充分观察“等底等高的圆柱和圆锥”后,再大胆让学生猜想圆锥与圆柱的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