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人物形象

ID:10155710

大小:297.28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1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人物形象_第1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人物形象_第2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人物形象_第3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人物形象_第4页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人物形象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人物形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考语文二轮专题复习鉴赏诗歌人物形象诗歌中的人物形象又包括两类:(1)作品中描写的人物。包括英雄、名流、亲属、友人等。(2)诗人自我形象。一般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且往往与写景结合在一起。在叙事诗中,诗人是通过笔下的人物形象,委婉含蓄地表达自己的性格、志气、情感或思想观念;而在抒情诗中,则是通过直接抒写自己的主观情绪,来完成对自我形象的塑造。鉴赏抒情主人公自身的形象。(一)作品中描写的人物。【例1】阅读下面这首诗,然后回答问题。观猎王维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这首诗塑造了一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2、?解析:这首诗首联起得突兀,大有先声夺人的气势。颔联写发现猎物奋力追击的情形,生动而又逼真。颈联写猎罢归营,不着痕迹地表现了将军策马疾驰的风姿。尾联以“回看”一词写将军踌躇满志的神情。答案:这首诗通过写一次狩猎活动,勾画出了一位将军英姿飒爽、意气风发的形象,表现了奋勇杀敌、报效国家的坚定信念。(二)诗人自我形象。【例2】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诉衷情陆游当年万里觅封侯,匹马戊梁州。关河梦断何处,尘暗旧貂裘?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①。【注】①沧洲:水边陆地,古时隐者所居之地。陆游晚年居于绍兴镜湖边的三山。这首词塑造了诗人怎样的艺术形象?解析:分析诗歌形象

3、要把握作者创作风格,写作背景以及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心理等深入理解诗歌,挖掘内涵,概括出形象的特征和意义。(1)词后“沧州”的注释,暗示此词是诗人晚年闲居沧洲时所写。诗人是否独享这一份清闲?胡贼未灭,功业未成,满怀报国热情的陆游却是请缨无路,有志难伸,怎不感慨万千,怎不唏嘘长叹?领会了注释的深意,我们对词意就不难理解,人物形象也就不难把握了。(2)抓人物心理:“万里、匹马”、“关河梦断”、“身老沧州”,抓人物神态:“泪空流”等词句理解全词。这首词前两句回忆当年在抗金前线的战斗生活,匹马征万里,其飒爽英姿、卓荦不凡之气可见;“关河梦断何处”是说一觉醒来,关河要塞不知在何处,意谓脱离了前线;

4、“尘暗旧貂裘?”是说尘土积满从军时穿的貂皮大衣。下片表达敌人尚未消灭,自己衰鬓先斑的慨叹,“天山”代指抗金前线。“心在天山,身老沧洲”表达了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幽愤。答案:诗歌描写了一个被闲置不用的抗金英雄形象。诗中人物曾经金戈铁马,驰骋疆场,现在虽被弃置不用,但仍胸怀报国之志,心系抗金前线。诗歌通过这一形象的塑造,表达了自己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感慨。二、鉴赏事物形象诗歌的事物形象是被诗人人格化的描写对象(如松、梅、竹等)。诗人通过对这种象征性物象的描写来曲折表现他的品格节操、思想感情,所以多为咏物诗,即托物言志。【例3】阅读下面的诗,按要求作答。严郑公①宅同咏竹杜甫绿竹半含箨②,新梢才

5、出墙。色侵书帙③晚,阴过酒樽凉。雨洗涓涓净,风吹细细香。但令无剪伐,会见拂云长。【注】①严郑公:即严武,受封郑公。②箨(tuò):笋壳。③帙:包书的布套。(1)本诗前三联描写出竹子怎样的形象?解析:这是一首咏物诗,理解咏物诗就要抓住作者所吟咏事物的特征。诗中作者着力描绘的形象是“竹”,第一联着力写竹子的嫩和新,第二联着力写竹阴的凉爽怡人,第三联写竹子经雨洗刷后的洁净,以及竹子的清香,根据对诗句的这些理解,概括竹子的形象特点。答案:形象:嫩竹新出,竹影阴凉,雨洗竹净,风送竹香。(2)请你谈谈对最后一联寓意的理解。解析:因为咏物诗往往寄寓作者的某种思想情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加以判断。这种题

6、的答案不求一致,但求合理。就像对诗经中“窈窕淑女”的理解一样,她可以是现实的人,也可借喻理想,这里也不求一致。答案:符合诗意,言之成理即可。示例一:要尊重天性,顺应自然。示例二:要呵护人才,不要摧残人才。示例三:期待得到提携,使自己有所作为。三、鉴赏景物形象景物形象指写景诗或杂诗中的一般景物。抒情诗往往借助客观事物来表达感情,这种承载主观感情的客观事物也是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主要有:景物描写(季节、时令、地域等),场面描写(农事、战争、狩猎、离别等),色彩描写。【例4】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军城早秋严武①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更催飞将追骄虏,莫遣沙场匹马还。【注】①严

7、武(726-765):字季鹰,华州华阴(今属陕西)人。曾任成都尹、剑南节度使,广德二年(764)秋率兵西征,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诗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有什么寓意?解析:本题考查意境形象,注意点出意象,分析画面要注意时间、地点、总体特征。分析本题的寓意,一定要注意注释(击败吐蕃军队七万多人)的提示作用。答案:晚秋、秋风、汉关、寒云、冷月、西山,诗的前两句描绘的是一幅初秋边关阴沉凝重的夜景。寓意边境局势的紧张。鉴赏诗歌形象,主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