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文化的当代解读及德育价值

孝文化的当代解读及德育价值

ID:10158882

大小:32.00 KB

页数:0页

时间:2018-06-11

孝文化的当代解读及德育价值_第页
预览图正在加载中,预计需要20秒,请耐心等待
资源描述:

《孝文化的当代解读及德育价值》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孝文化的当代解读及德育价值田毅松清华大学人文学院,助理研究员,博士后。著有《导读》,译有《妙趣横生的心理学》《马克思的国家理论》等。大家好!今天和大家分享的是孝与德之间的关系。当代道德教育理论中有一个重要的思想流派,它就是道德认知学派。这个学派认为,,儿童的道德水平随着他们道德认知能力的提高而提高。它有一个出发点,这是一个叫做“海因兹偷药”的道德两难实验。这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叫海因兹(Heinz)的人,他的妻子身患重病,濒临死亡,只有一种药能解其绝症,但发明此药的医生却坚持卖高价。海因兹凑不到足够的钱,只

2、能去偷药救妻。这个两难的故事往往贴上了“西方化”的标签,现在我们想做的是,如何把这个理论的基础夯实一些。我想,如果我们能够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寻找一个与之类似的道德两难故事,就能够解决这一问题。实际上,《论语》中恰好有一个现成的道德两难故事:叶公语孔子曰:“吾党有直躬者,其父攘羊,而子证之。”孔子曰:“吾党之直者异于是。父为子隐,子为父隐,直在其中矣。”9这个故事说的是,如果父亲偷羊,儿子应如何做,是向司法部门举报还是为父亲掩饰罪行?可以看出,这是一个道德两难问题:在“人伦”(谨遵孝道,为父亲掩饰罪行)与“

3、国法”(遵纪守法,向司法部门举报)之间如何选择。它与“海因兹偷药”非常相似。另外,我们在进行道德教育的时候,还面临着一个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现代化”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如何让“老树发出新芽”来。我们在这里就通过“孝”这个题目来漫谈一下这些问题。一、孝的内涵:无违与敬上文《论语》提到的那个道德两难,本质上涉及到一个“孝”字。在讲孝之前,我想问一问道德的作用。很多哲学家认为,道德的主要作用是把社会粘合在一起。“孝”在我国传统社会所起的整合作用,是由其自身的内涵决定的。因此,要考察孝的社会意义及其在德育中的作用

4、,首先应该分析孝的内涵。《论语》中对孝是这么讲的:孟懿子问孝。子曰:“无违。”樊迟御,子告之曰:“孟孙问孝于我,我对曰,无违。”樊迟曰:“何谓也?”子曰:“生,事之以礼;死,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子游问孝。子曰:“今之孝者,是谓能养。至于犬马,皆能有养;不敬,何以别乎?9可以看到,孔子在教育自己的弟子时,对孝的含义做了解释,其中主要包括两点:一曰“无违”,具体而言就是对父母要“事之以礼”“葬之以礼”“祭之以礼”。就是说,对待自己的父母应遵“礼”而行,孝在这里成了一种具体的社会规范;第二是“敬”,孔子说,

5、孝就是要尊敬自己的父母,如果认为孝仅仅指的是能够养活他们,那么他实质上就是把孝敬父母等同于豢养家畜,和喂狗、喂马没有什么区别。但是我们要看到孔子言语里面的深层含义,即人不等同于禽兽,所以孝敬父母也就不能像喂养家畜那样来简单地对待他们,处理亲子关系的时候应该把“敬”体现出来。通过对孔子的解释可以看到,孝的含义包括了两个层次:让自己的父母不受冻馁之苦,这只不过是较低的动物性的层次,而孝作为人的五伦之一,关键在于晚辈对长辈的尊敬,这是一种较高的层次,才是孝的本质特征。正是由于这一点,中国传统社会才会把孝作为德

6、育的最基本内容。二、孝的功能:事亲与事君德育的目的是培养人的道德品质,比如责任、爱国等等。有了这些道德品质,人们才会自觉地遵守社会规范,进而维护社会和政治的稳定。在现代社会,孝是否还具有这些功能呢?儒家学者认为,“孝”的作用很多,并贯穿于整个社会。《孝经》中说,“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勿庸置疑,孝对个人道德品质的培养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主要从“事亲”(家庭伦理)和“事君”(公共伦理)两个方面来考察“孝”的功能。9通过“事亲”,孝发挥它的社会功能。在中国传统社会,孝是老年人得以安度晚

7、年的保证。传统社会的社会保障机制不完善,老年人的生活只能依靠儿女,否则,他们的生活就会毫无保障。如果不依靠父慈子孝,那么老人这个弱势群体必定会因为衣食问题流向社会,成为不稳定因素,进而可能会危及国家统治。但如果有孝作保障,那么这种不稳定因素就会削弱或消失。显然,古代“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并非一无是处,而是有社会根源的。当前,我国处于一个转型期,处于传统社会和新的社会秩序转变过程中,这一阶段的社会保障机制尚在建立健全当中,所以孝仍具有十分重要的社会价值,能够有效弥补社会保障机制的不足,为社会稳定发挥重要作

8、用。9执政者强调孝,是因为它能够维护国家的长治久安。其中的关键是要把孝转化为“忠”―爱国,因此“移孝作忠”成了《孝经》的一个核心命题,它就是通过一整套的理论来说明孝和“忠”之间的相互依赖性,目的就是把孝的血缘感情,转移到对国君的“忠”这样的政治情感上,从而维护国家的统治。孝对于爱国主义教育具有重要的意义。当然,这需要重新解释忠和孝,应该用“旧瓶装新酒”,也就是说,根据当前时代特征来赋予它们全新的意义。忠是指对国家的忠诚,孝是在地位平等基础上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