调节和聚散-医学ppt课件

调节和聚散-医学ppt课件

ID:10159747

大小:661.51 KB

页数:44页

时间:2018-06-12

调节和聚散-医学ppt课件_第1页
调节和聚散-医学ppt课件_第2页
调节和聚散-医学ppt课件_第3页
调节和聚散-医学ppt课件_第4页
调节和聚散-医学ppt课件_第5页
资源描述:

《调节和聚散-医学ppt课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临床视光学基础调节和聚散眼视光学院2006年4月10日调节(accommodation)BARA′C视基--调节辐辏对调节的认识在十七世纪前---不知道1619年,ChristopherScheiner实验证明远和近的物体不能同时聚焦在视网膜上为看清不同距离物体,必须改变眼的屈光力.原理不明1759年,Porterfield发现无晶状体眼不能调节1849年,为人接受视基--调节辐辏Accommodation定义被定义为通过改变晶状体的焦长以改变入射光的聚散度的过程.调节的目的主要是调整眼屈光系统的焦距

2、,使固定的视网膜适应不同距离的注视目标,以便在不同时间看清远近物体通过改变晶状体的曲率而达到目的视基--调节辐辏调节的机制调节时的形态和结构改变晶状体改变晶体外形加厚,前囊变凸,直径缩短,下沉,内部有晶体物质各组成部分的轴向移动睫状体改变调节是睫状肌收缩的结果小带改变调节时小带松弛视基--调节辐辏调节的机制调节的年龄性改变解释老年改变焦距能力的减退(老视)晶体纤维老化晶体囊的弹性减弱视基--调节辐辏调节的机制睫状肌接受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的支配副交感神经占主要视基--调节辐辏调节和聚散环调节的神经冲动

3、是通过负反馈机制获得的模糊像被认为是启动调节的一个主要因素如果初步的调节不能使像变清晰,这一调节反应将反复产生直至视网膜模糊斑减小到最小。视基--调节辐辏调节的基本参数及其意义视基--调节辐辏1、远点(farpoint)(调节远点)眼能清晰地看到的最远距离处物体的位置此时眼处于休息状态,睫状肌完全松弛,眼屈光力最小与眼主点的距离称远点距离(k)MpPM′bk′视基--调节辐辏2、近点(nearpoint)(调节近点)眼处于最大调节状态时所能看清的最近距离的物体所在位置此时睫状肌极度收缩,眼屈光力最大离

4、眼主点的距离称近点距离(b)bk′k视基--调节辐辏近点聚散度B=1/b视基--调节辐辏3、调节范围(调节域)远点至近点的空间线性范围?远点在哪里视基--调节辐辏调节幅度(Amp)从眼的非调节状态至充分调节所具有的调节能力调节远点和调节近点之间距离的屈光度表示形式和近点聚散度的关系?如果调节远点在无穷远处,那么调节幅度就等于是调节近点即近注视距离的倒数。视基--调节辐辏对于非调节眼:K′=K+Fe--------------------(1)对于完全调节眼:K′=B+(Fe+Amp)---(2)得出:

5、Amp=K-B---------------------------------(3)或:B=K-Amp------------------------------------(4)K′:像聚散度K:主点屈光度Fe:眼屈光力视基--调节辐辏例一眼主点屈光为-4D,调节力为10D,求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矫正前后).一眼的主点屈光为+4D,调节力为10D,求调节范围和调节幅度(矫正前后).视基--调节辐辏眼镜调节和眼调节SpectacleandocularaccommodationBSPM′dlsk′视基

6、--调节辐辏眼镜调节和眼调节眼镜调节As=-Ls=-1/ls物距(对于眼主点)PB=PS+SB=-d+ls如果,ls=-250mm,d=14mm,我们得到PB=-264mm,眼镜调节As=1/0.250=4.00D眼调节A=1/0.264=3.79D对正视眼,眼调节总是小于眼镜调节近视眼?远视眼?视基--调节辐辏调节的分类张力性调节(TonicAccommodation):静息位的调节,区别于解剖位反射性调节(reflexA):由于模糊像引起的调节辐辏性调节(convergenceA):由于辐辏引起的

7、调节近感知调节(proximalA):由于感知近物,引起调节视基--调节辐辏调节的测量(调节近点或调节幅度)移近法移远法负镜片法动态检影法视基--调节辐辏移近法:将细微的视标向着被检眼移动,直到被检眼看到视标模糊移远法:将细微的视标从眼前模糊的近端逐渐远移,直到被检眼看到清晰的视标。单双眼结果略有差异移近法略高视基--调节辐辏负镜片法:被测眼观察远视力表,将负镜片逐档依次增加,直到看到视标模糊而不能转清。此时负镜片的绝对值就是调节力。适用单眼视基--调节辐辏调节幅度检测的影响因素单眼和双眼测量注视角度

8、视标的尺寸年龄气温屈光不正视基--调节辐辏Amp的估计与年龄变化有关的调节幅度的公式最大幅度=25-0.4*年龄平均幅度=18.5-0.3*年龄最小幅度=15-0.25*年龄调节幅度(屈光度)的公式:Amp=100÷NPA(cm)+(RE-L)NPA代表调节近点(通常用厘米表示)RE代表被测者的屈光不正(屈光度)L代表在测量过程中所佩戴的眼镜的度数。视基--调节辐辏调节反应调节刺激为诱发个体产生调节的物体,一般指放置在眼前某近距离的视标,以该视标至眼镜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