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

ID:10159800

大小:27.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_第1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_第2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_第3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_第4页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学科学教学中的有效交流策略探究在小学科学教学实践中发现,很多时候教师提出问题后学生不知道如何交流,或在交流中把握不住重点,在交流环节中相互谈论一些和主题无关的话题,从而导致课堂的低效性。如何提高学生的交流能力呢?1.以有效设计为基础,促进有效交流在科学探究活动中,探究活动需以明确的目标为引导,如果学生在探究活动中只是动手做而不知道动脑思考,那么,合作交流就会流于形式,学生更多的是将探究活动作为游戏进行。因此,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展开探究活动,活动的目标和活动设计就显得尤为重要,要以目标为指导来设计

2、探究活动,以探究活动来促进目标的达成,让学生在动手过程中动脑,从而获得科学知识的构建。5以《空气占据空间吗》的探究活动设计为例,在探究活动中学生交流要紧紧围绕空气是否占据空间、空气的质量、空气是否能被压缩、空气是否具有弹性等性质来进行,而这些目标也是保证探究活动是否有效的基本条件。如教师在为让学生感受空间占据空间的道理,设计了“吸管吹气”实验,让学生利用吸管往装满水的瓶子里吹气,然后提出问题“用吸管向瓶子里吹入了什么?”“发生了什么现象?”“这说明了什么?”通过上述问题的探究,让学生在探究活动中感受空气将液体溢出瓶

3、口的过程,从而感受空气的空间占据了液体的空间,进而理解空气占据空间的道理。2.科学选择,丰富探究材料,引导学生根据材料进行交流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这里的“米”即探究活动中的材料,没有材料,探究活动无法展开,学生的交流也就成了空中楼阁。而要选择好材料,在组织探究活动中教师要注重根据探究活动的目的来引导学生在猜想的基础上设计实验,然后进行探究,探究中以问题来引导学生进行交流。5以《冷热与温度》第二课时“热水变凉”的探究设计为例,首先教师提供两杯温度不同的水,引导学生测试水温,然后观察其变化。这样做的目的是让学生首

4、先明确两杯水的温度不同,为后面的探究实验奠定基础。紧接着教师提出问题“如果是同一杯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其温度下降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学生此时开始猜想,有的认为有规律,有的则认为没有。在此猜想的基础上,教师追问“如果要证明水温随时间变化而有规律地下降,需要些什么实验器材?”小组根据教师的问题引导而商议实验器材的选择,教师根据小组的报告进行指导,然后选择出实验器材并设计实验。学生设计好实验后教师分别给每个小组倒热水、分发记录表,学生开始测试,测试中记录数据变化并引导绘制曲线图,然后引导每隔两分钟记录一次水温,观察水温的变

5、化。学生观察后有了发现,交流也就展开了。学生交流后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总结,从而得到结论。3.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倾听后再交流在小学科学课堂教学中,很多时候教师还没有说完,学生便开始展开讨论,或者开始小声地议论,结果教师的引导变得低效,甚至有的时候教师的组织活动还没有布置完,学生就开始活动,活动失去了方向。针对这样的现象,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学会倾听,在此基础上再去探究和交流。5其一,明确目标,激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愿意听。如在《声音是如何产生的》的教学中,教师先给学生表演一段乐曲,此时学生迫不及待,自然

6、愿意倾听。接着教师让学生利用身边的物体来发出声音(一个小组选择一种方式),学生利用书本、脚等来制造声音。学生表演后,教师以问题“同学们想知道为何我们能让物体发声吗?”来激发学生的探知欲,从而引入新课。其二,要注重合理的评价,通过评价来促进学生倾听习惯的培养。小学生对来自教师的评价尤为注重,在学生交流中,教师可根据学生小组的交流情况及时做出评价,从而给其他小组以示范,促进其他小组倾听习惯的养成。如在《食物的消化》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让学生尝尝小馒头,结果还没有说完,一些小组学生就开始尝试,此时教师可对没有尝试的小组进行积

7、极评价,从而纠正这些小组学生的行为。4.引导学生实事求是,提高交流的有效性在交流中发现,一些学生所发表的意见只是自己的想象,在探究中没有确凿的“证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而如果此时教师忽视对“证据”的追究,不仅不利于学生科学素养的培养,结论也显得空洞。在小学科学教学中,有的学生往往会偷懒,甚至是“借用”别人的实验数据,这不仅不利于学生得出实验结论,对学生的科学素养培养也不利。因此,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根据数据交流而得到结论。以5《磁铁的磁性》的教学为例,教学中教师以“磁铁悬挂回形针”的实验来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先引导学

8、生将一块磁铁从左到右划出等距离的五个点,然后在五个点上悬挂回形针,结果六个小组分别获得了如下数据:在第一点上六个小组悬挂的回形针数为6、8、5、5、5、6;第二点为4、3、6、4、4、3;第三点全部为0;第四点为4、2、5、5、5、4;第五点为7、6、5、6、6、6。根据数据引导学生总结,学生很快得到“条形磁铁两端的磁性最强,中间磁性最弱”的结论,而在学生报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