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复习高考和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和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

ID:10160240

大小:80.04 K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6-12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和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_第1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和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_第2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和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_第3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和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_第4页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和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复习高考和模拟试题分类汇编20》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六年高考四年模拟试题分类:诗鉴赏(中)第二部分 四年联考题汇编1.(重庆市南开中学高三4月月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忆江上吴处士              贾岛闽国扬帆去, 蟾蜍亏复圆。秋风吹渭水, 落叶满长安。此地聚会夕, 当时雷雨寒。兰桡①殊未返,消息海云端。【注】①兰桡:船桨的美称,代指船。   (1)本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本诗颔联是历来为人称道的名句,自朴在元杂剧《梧桐雨》中化用为:“西风渭水,落日长安。”你更欣赏哪句,请结合诗句简要说明。答案 (1)表达了作者因朋友离去而产生的孤独、思念之情。 

2、  (2)①原句好。“秋风”“落叶”描绘出深秋时节长安城萧瑟、冷落的氛围,意象开阔、疏朗。“吹”、“满”从声音和动态反衬冷清、寂寞。    ②改句好。“西风”“落日”点出时节惨淡,衬托作者悲愁的心境。更去掉动词之后,诗句用列锦方式将意象叠加,增加了读者联想想象的空间。西风肃杀,落日笼罩全城,意境深沉、雄浑。2.(安徽省淮北市高三第二次联考)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春   思贾至草色青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东风不为吹愁去,春日偏能惹恨长。(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怎样的春景?对下文写情有什么作用?(2)作者抒发感情能突破常理,结合

3、诗歌的后二句加以赏析。答案  (1)这首诗的前二句写了春草丛生、柳丝飘拂、花枝披离、花气氤氲的生机盎然的春景。作用是从反面衬托出与这良辰美景形成强烈对照的无法消除的深愁苦恨。(2)诗的第三句“东风不为吹愁去”,不说自己愁重难遣,而怨东风冷漠无情,不为遣愁。第四句“春日偏能惹恨长”,不说因愁闷而百无聊赖,产生度日如年之感,却反过来说成是春日惹恨,把恨引长,拟人手法,构思新奇,曲折巧妙。3.(浙江省湖州部分地区高三下学期适应性考试)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问题。灞上秋居  马戴①灞原风雨定,晚见雁行频。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空园白露滴,

4、孤壁野僧邻。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注:①马戴,生卒年不详,生活于中晚唐之交的动荡年代。(1)前两联诗人所见哪些意象?流露了诗人怎样的情感?简析之。(2)第三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后两联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怀?试作赏析。答案 (1)秋风秋雨、雁群、落叶、寒灯。一个“频”字,既表明了雁群之多,又使人联想起雁急于投宿的惶急之状。古人每见雁回,易惹思乡之情。“落叶他乡树”,又见风雨中片片黄叶从树上飘落下来,寄居在孤寺中的诗人在他乡看到落叶的情景,不能不有所感触,“树高千丈,叶落归根”。自己羁留异地,何时才能回到故乡东海呢?其心情之酸楚,完全

5、渗透在这句诗的字里行间。“寒灯独夜人”,一个“寒”字,一个“独”字,写尽客中凄凉孤独的况味。(2)烘托手法。“空园白露滴”用的是以“声”烘托“静”的手法,露滴的声音使人感到寂静,其中的人又是如何彻夜难眠,孤独。“孤壁野僧邻”同样是用烘托的手法。明明孑然一身,孤单无依,却偏说还有一个邻居,而这个邻居竟是一个绝迹尘世、犹如闲云野鹤的僧人。与这样的野僧为邻,诗人的孤独无依就显得更加突出了。“寄卧郊扉久,何年致此身?”诗人为了求取官职来到长安,在灞上已寄居多时,一直没有找到进身之阶,因而这里率直道出了怀才不遇的苦境和进身希望的渺茫。4.(

6、北京市海淀区高三第二学期期末练习)阅读下面一首唐诗,完成(1)~(2)题。望月有感白居易时难年荒世业空,弟兄羁旅各西东。田园寥落干戈后,骨肉流离道路中。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 【注】 此诗完整的题目为“自河南经乱,关内阻饥,兄弟离散,各在一处,因望月有感,聊书所怀,寄上浮梁大兄、於潜七兄、乌江十五兄,兼示符离及下邽弟、妹”。(1)下面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     )   A.前两联写由于战

7、乱、饥馑,家业无存,田园荒芜,家中亲人四海漂泊。B.尾联是想像之语,虚实结合,表达了兄弟们同时望月产生的怀乡思亲之情。C.全诗语言平实,不事雕琢,意蕴深厚,真挚动人,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的特点。D.全诗通过描写骨肉离散之苦,深刻地揭露了战乱给人民带来的深重灾难。(2)“吊影分为千里雁,辞根散作九秋蓬”是广为传诵的名句,请简要分析其妙处。答:                                                                                                   

8、                                                                               答案 (1)B (2)妙在以“雁”“蓬”为喻,表现手足离散天各一方,犹如纷飞千里的孤雁;辞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