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秦岭金渠金矿区域成矿模式探讨

小秦岭金渠金矿区域成矿模式探讨

ID:10161721

大小:2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小秦岭金渠金矿区域成矿模式探讨_第1页
小秦岭金渠金矿区域成矿模式探讨_第2页
小秦岭金渠金矿区域成矿模式探讨_第3页
小秦岭金渠金矿区域成矿模式探讨_第4页
小秦岭金渠金矿区域成矿模式探讨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秦岭金渠金矿区域成矿模式探讨》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小秦岭金渠金矿区域成矿模式探讨摘要:对金渠金矿区域地层与构造,成因成矿机理分析了为例,探讨小秦岭成矿模式。关键词:金渠金矿区构造特征成因与控矿探讨小秦岭成矿模式中图分类号:P61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7(b)-0100-02小秦岭金矿带位于华北地台南缘的东西向构造体系中,是华北地台的组成部分。带内地层主要为太华群,变质年龄在2200-2940Ma(U―Pb法),属中朝准地台周边太古宙地体第三旋回(2700-2500Ma)的产物。金渠金矿区位于小秦岭金矿田东部。矿区内以金为主的多金属矿产资源蕴藏丰富。1地层与构造

2、区内地层以太古宇为主,沟谷中有零星的第三系、第四系沉积层。自下而上为焕池峪组:主要由黑云斜长片麻岩。闾家峪组:岩性为黑云斜长片麻岩、混合花岗岩夹角闪斜长片麻岩;观音堂组:长石石英岩(硅英岩)与斜长角闪片麻岩互层;枪马峪组:岩性为斜长角闪片麻岩与黑云斜长片麻岩互层组成。7老鸦岔复背斜核部位于小秦岭分水岭附近,复背斜南翼有枪马峪背斜,北翼依次有西阴―雷家坡向斜和五里村背斜。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受到不同方向的应力作用,使区内断裂构造非常发育,控矿断裂构造多具韧性剪切带的特征,首先以近东西向韧性剪切带为主;其次呈近南北向、北东向和北西向。韧性剪切带内有糜棱

3、岩、千糜岩等构造岩。晚期沿韧性剪切带活动的压扭性断裂内,有含金石英脉充填,并有热液交代构造岩或围岩成蚀变岩型金矿石。其矿区位置主要位于老鸦岔的复背斜轴北侧,并且延伸至西阴―雷家坡向着斜轴的北侧,同时矿区跨越了向斜轴部,矿区地层为闾家峪组、观音堂组。在矿区内部出露的底层主要为古宇太华群,其中在矿区内的混合岩化作用与区域变质都很强烈,同时岩浆活动呈现的比较频繁,在不同深度中的韧性与脆性层次所形成的断裂构造发育,金矿脉在区域内分布的很普遍,这就促使我们找矿的前景非常良好。位于西阴―雷家坡向斜东段南翼以及核部的矿区内,其中西阴―雷家坡向斜呈现近东西向的展

4、布开来,东起西庭,向西经雷家坡、西阴,至西部被文峪花岗岩体吞蚀,东西延伸约30km长,南北约2~4km宽,韧性断层。按其走向可分为3组:近东西向、北东东向和北西西向,其中以近东西向和北西西向最为发育,规模较大,具有密集成群分布的特征。在矿区内规模较大(5007m)的有11条(含延伸至矿区外围):F5、F6、F303、F304、F305、F302、F301、F300、F299、F88、F51、F110(断层及含金石英脉编号均沿用前人工作编号)。韧性剪切带与金矿关系密切,除F305剪切带外,其它韧性剪切带内均赋存有含金石英脉。后期叠加脆性构造角砾岩。

5、矿区内常见的围岩蚀变当中主要包含了:黄铁矿化、多金属矿化、硅化、碳酸盐化等等方面。其中这种蚀变主要发育在两石英脉之间或者两端的延长部位,同时还在含金石英上下盘发育,具线型蚀变特征(详见矿体地质围岩蚀变的种类)。其它一些蚀变为区域性岩石蚀变,如:黑云母化、绿泥石化、绿帘石化、钠黝帘石化及纤闪石化等,常发育在片麻类岩石及暗色脉岩中,与矿化无关。金渠金矿区矿脉较多,可分为4个矿脉组,自南而北分别为202脉组、16脉组、303脉组和845脉组。202脉组位于矿区南部,其中的308脉位于矿区,其他矿脉在矿区以南的四范沟矿区内,深部延至矿区。303脉组位于矿

6、区中部,地表露头多在桐沟矿区。845脉组在矿区北部。16脉组地表无露头,为隐伏矿脉,与202脉倾向相反,呈“X”型交。2成因分析(1)成矿时代。含金石英脉切穿了早燕山期的辉绿岩,又被同位素年龄为70Ma的云煌岩穿插(K―Ar法)。含金石英脉围绕晚燕山期花岗岩分布,且矿脉分布在花岗岩体外2~77km范围内。含金石英脉成矿后没有经受较强的构造运动。除被云煌岩穿插外,仅有喜马拉雅运动形成的平推断层使矿体小距离位移。成矿物质来源、小秦岭金矿为晚燕山期生成的中低温中深岩浆热液矿床。不同矿化阶段包裹体成分测定结果表明,矿化过程中热液成分相近,组分的种类及数量

7、没有明显变化,提示形成金矿的成矿溶液具有同源性特点。矿脉石英中包裹体CO2/H2O值平均为0.172,具岩浆热液特征。小秦岭金矿的形成,主要受以下三方面的因素控制。(1)地层对金矿化的控制作用:小秦岭地区广泛出露的太古界太华群地层,为金矿的形成提供了主要矿质,成为区域金矿形成的矿源条件。(2)小秦岭地区含金石英脉的分布受一定地层层位的控制。(3)容矿地层对金矿脉分布的控制作用,在小秦岭地区主要有以下几方面:①太华群地层多期次的变质作用,使原来含于硅酸盐矿物中的金,从不易释放状态变为易释放状态。在前述各类变质作用中,区域性的退化变质作用和区域性的混

8、合岩化作用,对变质岩中金赋存状态的变化有重要影响。②从成矿晚燕山期前后太华群地层中金丰度值对比,也可说明小秦岭金矿形成的矿质主要来自太华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