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

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

ID:10161883

大小:2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_第1页
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_第2页
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_第3页
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_第4页
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_第5页
资源描述:

《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某住宅小区的人车分流设计摘要:居住区内出现大量的汽车,改变了居民对传统住区的心理感受,这就涉及到道路与汽车、人的关系,道路规划既要满足汽车行人的通行要求,同时又不能破坏居民的安全、交往需求,不能影响景观环境。笔者结合某住宅小区的改造规划,分析了目前小区交通组织形式的多样性,探讨了人车分流设计手法在住宅小区中的应用问题。关键词:住宅小区;人车分流;设计1、住宅小区实例该住宅小区位于城市主城区的中西部,距市中心直线距离约为6.6km。由于该住宅小区周边尚未形成城市道路,因此其规划边界均与规划道路相接,规划总用地为62.05hm2,总建筑面积80.75万m2,总户数6500户。规划区

2、内以中部东西向30m城市次干道为分界线,不仅将地块划分开,而且以此形成了北部高层、南部多层特色鲜明的建筑格局。本次的人车分流设计主要是针对北部的高层建筑区域。区位优势分析:①自然优势,位于山脚下,与湖景区相隔约5km,具有较好的自然优势;②交通优势,东临50m城市主干道,南与主干道相隔500m,交通优势明显;③土地优势:地块内只有局部为新建区,其余各区主要由旧村及园地组成,土地可开发优势明显。62、改造规划理念2.1合理定位――打造精致端点区域规划区不但位于城市的边缘区域,而且位于城市的特殊区域,考虑到俯视城市的景观效果,决定地块北侧未规划区域开发高层住宅,同时兼顾现已规划且已

3、有部分建筑的南侧,主要考虑到地块与地块之间的协调,以多层为主,不同风格的多层区域构成了市区边缘一道亮丽的风景线。2.2理想生活――创造多元生活空间当代住区中普遍存在人际关系冷漠的问题,要解决这一问题,必须从设计入手,尽可能为居者提供一些具有吸引力、亲和力的交往空间,让人们在这种空间里享受紧张工作后的休闲,感受到生活的温暖和谐。交往空间之所以重要是因为这些场所能给予居者以安全感、归属感和舒适感,超越了空间本身的居住限定,注入了人的社会关系、文化意识和情感交融等,反映出的是居住行为的本质需求。规划在高层区域内力求人车分流,设计一条具有强烈轴线感觉的多功能景观带,多层区域内也设置相应

4、的休闲绿地,以此来作为居民日常交往活动的公共空间。其中地块中心处的商业广场强调高质量公共区域的重要性和公共开敞空间的艺术性,成为区域性的核心空间。3、应用人车分流3.1人车分流的形成发展6人车分流,顾名思义,是刻意将“人”与“车”完全分隔开,互不干扰地各行其道。人车分流这种住宅居住规划设计理论,起源于美国,主要是为了确保小学生上学、放学的安全而设置其方便安全的步行系统。绿地、住宅和人行步道有机配置在一起,把家庭主妇和孩子使用的人行道与车行道相分离,形成了最早的“人车分流”。目前,我国居住小区的建设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居民对小区的居住环境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20世纪80~90

5、年代建成的小区在它们建成的一段时期内均满足了当时居民的居住需求,但随着国民经济水平及人均收入的提升,尤其在2001年之后,随着私家车的急剧增加,居民对小区的硬性指标又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目前住宅小区内出现较多的人流与车流无序交织、人群与机动车抢占公共绿地等一系列严重影响小区环境的现象。因此,该住宅小区改造详细规划的高层区域要采取了人车分流的设计手法,意在所有的车辆在进入小区后全部进入地下停车库,地面不允许停放任何车辆。3.2人车分流的两个目的6首先,汽车与行人的分离保证了住区内生活环境不被大量机动交通的干扰(交通安全、污染、噪声等等),使居住区的环境设施完全达到为人服务的目的。

6、其次,汽车的交通在一个完全适合汽车行驶的环境中运行,避免行人的突然行为对行驶的影响,提高了汽车交通效率。人车分流将住区人行和车行交通组织在两个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空间内。车行路线利用各种方式与居民的活动空间隔离,或者将利用建筑间的消极空间行车,或者采用立体分流,将车行引入地下空间。3.3人车分流的数据转换人车分流虽说是一个崭新的理念,但其要求的提出也由来已久。在《城市居住区规划设计规范》(2002年版)中,对道路的要求如下:小区路路面宽6m~9m,组团路路面宽3m~5m,即在人车混行的一个阶段内,小区内供汽车行驶的路面宽7m左右,供行人使用的为3m左右。因此在当今的设计中,虽然

7、实行了人车分流,但是其基础数据基本没有改变。在本次住宅小区的设计中,按照人车分流的设计办法,将小区车行道宽设计为7m并布置于小区的外围;将人行道及小区绿地合并为一体,贯穿于小区内部,这样就通过硬性手段实现了人车分流。因此人车分流与人车混行是一个相通的概念,只是在布置形式上存在一定的差异。3.4人车分流的优、缺点3.4.1人车分流的优点6作为小区现代化的重要指标,人车分流已成为楼盘成熟度、品质度的衡量标准之一,品质上乘的小区必须提高良好的人车分流环境:车辆驶入小区后直接通往地下车库,保障地面杏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