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表下高中历史新史观思考

新课表下高中历史新史观思考

ID:10162538

大小:46.00 KB

页数:24页

时间:2018-06-12

新课表下高中历史新史观思考_第1页
新课表下高中历史新史观思考_第2页
新课表下高中历史新史观思考_第3页
新课表下高中历史新史观思考_第4页
新课表下高中历史新史观思考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表下高中历史新史观思考》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表下高中历史新史观思考  (一)整体(全球)史观整体史观与全球史观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两种史观。从学术的角度看,两者有明显差异;而从使用角度看,两者似乎没有什么差别,因此我们经常将二者混用,一般把整体史观又称全球史观。所谓整体史观:指世界历史(含中国史)纵横发展的历史观。该史观由吴于廑先生提出,认为:人类历史发展为世界历史,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这个过程包括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两个方面。纵向发展是指人类物质生产史上不同生活方式的演变和由此引起的不同社会形态的更迭。横向发展是指历史由各地区间的相互闭塞到逐步开放,由彼此分散到逐步联系密切,终于发展成为整体的世

2、界历史的客观过程。推动横向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物质生产的不断发展。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并不是平行的、各自独立的,而是互为条件;最初是缓慢地、后来是越来越急速地促进历史由分散的发展到以世界为一整体的发展。纵向发展制约着横向发展,纵向发展所达到的阶段和水平,规定着横向发展的规律和广度。24横向发展一方面受纵向发展的制约,一方面又对纵向发展具有反作用。横向发展与一定阶段的纵向发展相适应,就往往能促进和深化纵向发展。总之,整体历史观强调从全局,即从全球的角度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人类社会的发展过程是从分散发展到整体发展的过程;纵向发展和横向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个相互关联彼

3、此影响的基本方面;生产力发展和人类社会交往的发展是历史发展的两根主轴。所谓全球史观:指根据新的时代特征,视世界为一个整体,并从宏观的、联系的角度考察和分析人类社会历史演变走向的一种方法、观念和理论体系。该史观强调以“全球眼光”审视人类历史,以人类社会整体发展进程为叙述对象。全球史观是20世纪下半期,伴随着对“西欧中心论”或“欧洲中心论”的批判而在学术界出现的一种全新史观。早在20世纪50年代,巴勒克拉夫就主张用全球观点来考察历史。70年代他又指出:“建立全球历史观��即超越民族和地区界限、理解整个世界的历史观��是当前的主要特征之一。”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其《全

4、球通史》中指出:把世界历史作为一个整体来考察是其显著特点,“它研究的是全球而不是某一国家或地区的历史;关注的是整个人类,而不是局限于西方人或非西方人。”24在关于新航路开辟和地理大发现的划时代意义、关于世界近代早期的历史定位等问题上充分体现了全球史观的价值。(二)现代化史观现代化史观:又称“一元多线”历史发展观。该史观认为:现代化是近现代史的主题;现代化是人类社会由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的多层面同步转变的动态的过程,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是实现这种转变的根本动因,即“一元性”。在同一生产力状态下,不同社会的发展水平受复杂的自然因素与社会因素的影响而千差万别,但

5、可以归纳成为不同的发展道路,任何一种生产方式和社会形态都不是单向度的、静态的,而是多向度的和动态的,即“多线性”。一元多线的历史发展观,突出以生产力标准代替生产关系标准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客观主导标准,认为人类历史上出现过三种根本不同性质、不同形态的社会生产力:原始生产力、农业(含畜牧业)生产力、工业生产力。自有文字以来的历史时期,文明的演进大约经历过四个阶段:原始农业文明、古典农业文明、原始工业文明和发达工业文明。现代化史观认为,传统的五种社会形态说所主张的“五种社会形态单线依次演进”的观点是错误的,影响社会发展的动力固然是“一元”的,但并不是单因素的,而是

6、多因素的、互动的,是一种合力。24同一性质和水平的生产力可与几种不同的生产关系相适应,同一生产方式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可以适应不同的社会结构,这就造成了现代化发展的多种道路或模式并存的局面。按照现代化理论的解析,现代化缔造了一种新的文明,即工业文明。这种变化把全世界带进一个新的历史时期,这个时期就是通常所说的“近现代”。现代化不仅是一个历史过程,也是一种发展状态,可以指发展中国家赶上发达国家后所处的状态(完成现代化进程后的状态),也可以指发达国家已经达到的世界先进水平所处的状态。现代化史观各方面:领域主要特点政治现代化民主化、法治化经济现代化工业化、专业化、规

7、模化、全球化社会现代化城市化、福利化、流动化个人现代化开放性、参与性、独立性、平等性文化现代化宗教世俗化、观念理性化现代化史观主要适合考查近现代历史。现代化史观要求我们从现代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从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全方位地综合地审视近现代历史。罗荣渠指出:“以现代化为中心来研究中国近现代史,必须重新建立一个包括革命在内而不是排斥革命的新的综合分析框架,必须以现代生产力、经济发展、政治民主、社会进步、国际性整合等综合标志,对一个半世纪的中国大变革给予新的客观的历史定位。”24“当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的新进展是在’革命’的传统范式之外出现了’现代化’这个范式

8、。”钱乘旦主张世界近现代史的主线是现代化,并进而主张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