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苏联解体前的政坛较量

浅析苏联解体前的政坛较量

ID:10168782

大小:2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苏联解体前的政坛较量_第1页
浅析苏联解体前的政坛较量_第2页
浅析苏联解体前的政坛较量_第3页
浅析苏联解体前的政坛较量_第4页
浅析苏联解体前的政坛较量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苏联解体前的政坛较量》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苏联解体前的政坛较量  【摘要】苏联解体是20世纪九十年代,社会主义发展中的重大事件。它不仅在苏联影响颇深,而且也对整个世界产生了巨大影响。苏联解体的原因,一直以来都是众说纷纭,比较统一的观点就是多种因素的交织。而戈尔巴乔夫上台后,特别是在1991年所发生的几次苏联政坛核心人物之间的较量,在苏联最终解体中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关键词】人物较量;苏联解体;“八一九”;事件一、戈、叶力量的几番对抗(一)戈尔巴乔夫不符国情的改革6上世纪的80年代,苏联虽然依然号称最发达的社会主义国家,但由于此前极力推行霸权主义,党的建

2、设因循守旧,国内已是政治缺乏活力,经济增长迟缓。而当54岁的戈尔巴乔夫当选为苏共中央总书记后,却在经济领域的转型没有取得突破的情况下,大肆推行政治民主化、意识形态公开化的改革。曾任苏共政治局委员的雷日科夫对于改革有着这样的描述,“匆匆忙忙”、“缺少深思熟虑”、“进行自由主义改革,将把最严重的考验压在百姓头上”。果然,苏联国内顿时天翻地覆,得不到生活保障的大批党员退党、公务员辞职,苏联社会思想舆论彻底转向。另外,受戈尔巴乔夫公开化、多党制等方针的纵容,以叶利钦为核心的激进派领袖大肆“兴风作浪”,使各加盟国地方民族主义

3、高涨、狭隘民族离心倾向日益严重。波罗的海三国首先发难,截止1991年初,苏联的加盟国中5个发表独立宣言,10个发表主权宣言。(二)让大权旁落的“9+1”声明1991年3月17日,苏联就联盟前途问题举行了全民公决,除遭到拉脱维亚、爱沙尼亚等6国的抵制外,参与投票的公民有76%赞成保留苏联。这说明戈尔巴乔夫本有重塑联盟的筹码。而叶利钦借3月初爆发第二次煤矿工人大罢工之机大肆诋毁苏共,他在新库兹涅茨发表讲话,声称“人们已对自己的无权状况感到绝望,不得不运用极端手段来捍卫自己免遭部和上管部门的专横的侵犯”。在这种形势下,戈

4、尔巴乔夫再次表现出了对控制大规模群众运动的没有经验,他试图用妥协、劝说的方式解决问题,加之叶利钦等人的紧逼,这就促成了4月23日“9+1”联合声明的签署。声明虽然暂时稳定了局势,但其中的“缔约各国均为主权国家”、“共和国法律在本共和国境内至高无上”的规定实际上已经表明了苏共中央的大权旁落,叶利钦再次在与戈尔巴乔夫的较量中取得了胜利。戈尔巴乔夫与诸位加盟国领导人秘密约定这样的新联盟条约将于8月20日正式签署。二、八一九事件中的决定性对决(一)软弱的紧急状态委员会68月15日,莫斯科《消息报》突然披露了新联盟条约的所有

5、条款,国防部长亚佐夫当即表示:“决不能签署新联盟条约”,经过与克科勃主席克留奇科夫等人秘密会谈,就发生了8月18日在福罗斯别墅的“逼宫”,以及8月19日破晓时分,莫斯科市民通过广播、电视被告知,总统戈尔巴乔夫病倒了,副总统亚纳耶夫代行其职,国家进入“紧急状态”,亚纳耶夫、总理帕夫洛夫、亚佐夫等8人组成紧急状态委员会,这就是著名的“八一九”事件。“八一九”事件是苏共内部一些力图挽救社会主义苏联的领导人,为避免国家走向分裂的深渊所作的最后尝试。遗憾的是,他们既没有坚定的社会主义信念,在实际斗争中又缺乏坚强的政治意志,关

6、键时刻犹豫不决,这就导致了他们在与叶利钦的较量中在处于先发制人优势的情况下,却一败再败。时任美国驻苏联大使的马特洛克描述了“八一九”事件前夜的状况,“在8月18日晚的会议中,亚纳耶夫其实就没有被说服。他很清楚地知道戈尔巴乔夫没有病。他然后一直接一支的吸烟,阅读着他手中那份文件“我不会签字的,屋内刹那间变得鸦雀无声直到11点,亚纳耶夫才颤抖着拿起笔,签下了他歪歪扭扭的名字。”做为紧急状态委员会所谓的一号人物,亚纳耶夫从第一刻起就没有坚定起力挽狂澜的信心。6在19日与叶利钦的对决中,紧急状态委员会又一再的迟疑。反对紧急

7、状态的公告从叶利钦公寓发出,没有人去阻拦。克克勃的小分队虽然已开始监视叶利钦,但他们得到的命令只是“监视”。当叶利钦一干人等从公寓走出,来到俄罗斯联邦大厦,这里的通讯却还是自由的。可以看出,紧急状态委员会显然没有做使用非常手段的准备,他们最初所想的似乎应该是通过商量的办法争取叶利钦人等。而叶利钦恰恰利用了对手这个软弱的时机,发出了铿锵有力的声音,从公寓到俄联邦大厦,再到他登上图曼装甲师的坦克疾呼:“这是一场由右派发动的反对政变,激进状态委员会是非法的权力集团”,这样的呼声在那个历史节点上,似乎让那些困惑无助的人们,

8、让这个刚现出一缕曙光旋即又被乌云遮蔽的民族,清晰地听见了自由的召唤。当克留奇科夫主持制定了迟来的攻占叶利钦所在的俄联邦大厦的计划之后,几万名不明真相的群众围住大厦,声称要保卫自由的领袖。紧急状态委员会无奈放弃了计划,随着阿尔法小组也以“会造成无辜伤亡”为由举行执行逮捕叶利钦的任务,21日亚佐夫下令撤军,一切又以叶利钦的胜利而告终。(二)认敌为友的戈尔巴乔夫6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