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ID:10168955

大小:27.5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_第1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_第2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_第3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_第4页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  摘要:当前,在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如何构建高效课堂已成为广大教师共同关注的问题,包括如何真正做到更新教学理念,“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如何做到口头表达与下笔成文并重,创新时不忘立足文本要求,课堂活动活跃时不忘记强调实效,等等。教学方法是灵活多样的,教学目的是唯一的,即提高学生的整体素质,本文就以上几方面作了详细的阐述。关键词:高效课堂;口头表达;创新能力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9324(2014)16-0084-02研读新课程标准,理念更新,开放度更大

2、,教法更新,那么,如何把这种精神贯彻落实到教学中呢?笔者认为冷静的头脑、果敢的精神、辩证的眼光尤为重要,这会使高中语文新课改之路越走越顺。一、新课程理念下的高中语文要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5新课程理念一改过去“填鸭式”教学法,提倡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教师起主导作用。但是,在一些课堂上难免会出现一些误区,有些教师认为既然学生是主体了,放得越开越好,教师参与得越少越好,堂堂大演出,教师成为看热闹的,学生热闹过后,收获却很少。这样的新型课堂是走样的课堂。其实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学生的主体作用是相得益彰的

3、,教师是整个课堂的主导,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和谐的学习氛围,创设适合学生学习的探究式学习方法,并提供给学生有针对性的、合理的学习方法。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一定要强,在充分备课的前提下,提出一些有价值的话题让学生去探究,进行讨论的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加以引导,帮助其进入探究学习的佳境。在授课过程中,课堂教学不再是教师一个人的表演,而是把教学任务放在师生共同探究的平台上,师生齐努力,共发展,探求新知。教师对学生的评价也要客观,以赏识为主,不批评学生的大胆猜想,不打击学生的求知欲望,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尊重学生的个性,帮

4、助学生找到属于自己的学习空间。这样,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也会提升幸福度,真正实现教学相长。二、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要做到口头表达与下笔成文并重5毫无疑问,语文是所有学科中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工具性、人文性与社会性的三位一体,是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但是这三性在语文课堂中是如何实现的呢?在重视人文精神培养的同时,教师也应该把扎实的语言知识功底都传授给学生。高中语文教师要注意汉语言文字的特点,重视培养学生的语感和整体把握能力,做到从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方面全方位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在课堂教学

5、中,语言知识的积累和语言能力的培养一定要重视,这样语文的知识性才能发挥出应有的作用而不至于缺失严重。三、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要做到创新且不要忘记文体要求新课程标准要求在高中语文教学中开展探究性阅读及创造性阅读,尊重学生的独特感受与体验,保护学生的创新意识,这又都是以尊重文本为前提的。文本是阅读的根本,为了创新忽视文本的做法不可取。文本是创新的基础。在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大胆创新。学生在读懂文本及作者写作背景的情况下,扫清文字障碍,以探究和实践为核心,在教师的主导下,对知识点进行深入的学习,只有这样探究才能充分

6、发挥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语文、运用语文的能力,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四、新课程理念下高中语文教学要做到课堂气氛热烈且不缺乏实效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气氛枯燥无趣,教师只顾在台5上滔滔不绝地讲,学生只有被动地听,整个课堂学习效果低下。在新课改的形式下,一些教师改变了旧有的观念,特别注重课堂活动的设计,但这要注意一个度。不能为了热闹而热闹,课堂上笑声不断、热闹非凡,但热闹过后,学生却没有实际的收获,这就会让课堂的教学效果大打折扣。高中语文教师应该将活动的理念渗透到语文学习中去,以活动为线,

7、培养学生各方面的能力。只有在课堂上设计针对性强、多元化的活动才能发挥每一个学生的特长,形成合力,共同高效地完成高中语文的学习任务,提高学生学习语文的能力。1.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辩论赛来培养学生多角度思考的能力。当笔者在引导学生学习《鸿门宴》这一课时,针对项羽未在席间将刘邦杀死,究竟是“君子之度”还是“妇人之仁”呢?把全班学生分为两个小组,以文本为依据,各抒己见,进行了激烈的辩论赛。这样既培养了学生的思辨能力,又锻炼了学生的表达能力,从而培养了学生多角度、立体化看人看事的能力,加深了对项羽这一人物形象的理解。2.高中语文教师可以通过

8、体验的形式理解文本深意。徐志摩的《再别康桥》一诗,是需要学生用心去体验的,笔者就运用多媒体课件的形式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康桥之美、离情之美、语言之美,这种美不是单纯靠语文教师的语言分析就能得出来的,而是要真正地身临其境地去体味。53.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