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探析

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探析

ID:10169193

大小:28.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6-12

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探析_第1页
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探析_第2页
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探析_第3页
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探析_第4页
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探析_第5页
资源描述:

《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探析》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探析摘要在民国时期,为了改变少数民族地区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云南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发展民族教育。通过对云南边地民族教育的特点以及民族教育成效低微的因素分析,以便为当今发展民族教育提供参考和借鉴。关键词民国时期云南民族教育中图分类号:K258文献标识码:A1民国时期云南发展边地民族教育的政策1.1颁布相关法规保障边地民族教育的发展为了促进民族教育的发展,云南省政府颁布了很多发展民族教育的法令,从法律上保障了民族教育的发展。1931年4月,云南省政府公布《云南省政府实

2、施边地教育办法纲要》,明确了边地教育的目的,即“为谋求全省内地及边地教育文化之平均发展”。为了便于边地民族教育推广和管理,云南省教育厅又在1935年公布了《边地简易师范及小学设学概要》、《云南省设置省立小学纲要》,要求省立边地小学招收学生应该以少数民族为主。1.2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管理5云南省政府还加强对民族教育的组织管理,对边地教育的发展给予组织保证。1940年云南省拟定了《云南省教育厅边疆教育委员会组织规程》,专门辅助教育厅办理边疆教育事宜。云南省政府也加强对边地学校的组织管理,教育厅颁布了

3、《云南省立小学校长任免、服务和待遇细则》、《云南省立小学教员任免、服务和待遇细则》。1.3奖励教职人员的政策对服务于民族教育的教职员工,云南省政府实行奖励政策。1936年4月,省义务教育委员会和教育厅颁布了《省立“夷民”小学月领经费概算标准》和《优待服务边教人员办法》,其中规定:边教人员的俸给比内地教育人员稍优,并且制定了具体的优待办法。1.4对少数民族学生的照顾政策为了进一步吸引边疆少数民族的子女入学,省教育厅于1939年4月颁布《云南省立边地土民小学学生待遇细则》。在升学方面,1941年云南省

4、政府颁行《云南省边疆学生升学奖励办法》,规定对边疆民族地区的学生报考省立各级学校给予优待。2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的特点2.1以初等教育为主在实施边地教育时,各地都比较重视发展小学教育,设置的小学校较多,进入小学学习的学生也比较多。但是,中等教育特别是中学教育普及程度不高,有些地方甚至根本就没有中学。这就使得云南的学校教育基本上还是识字教育,还没上升到为社会经济发展培养专门人才的阶段。52.2各地教育发展不平衡与边区相比,云南内地在民国时期教育发展要快些,教育水平也要高些。相反,在云南边疆地区,

5、经济发展缓慢,教育基础薄弱,文化落后,人们对教育重要性的认识不足,因此人们上学多不是自愿而是出于被迫。这样就致使民国时期云南的边地教育出现了地区发展的不平衡性。2.3在校学生中,少数民族子弟较少,少数民族文盲众多富民县第一区有小学生300多人,其中汉族占多数,彝族次之,苗族最少。正是由于学校的学生中,汉人子弟多而少数民族子弟少,所以在民国时期,云南少数民族能识汉字的也就不多。少数民族居住的边远广大地区,则学校很少,甚至没有。2.4强迫教育现象突出由于少数民族群众不理解教育的重要性,民国政府的大汉族

6、主义边教政策以及土司的阻挠和破坏,造成很多少数民族群众不愿也不敢送自己的子弟上学读书。民国各级政府就采取强迫边民子弟就学的办法。3民国时期云南边地民族教育成效低微的影响因素3.1民族隔阂所产生的抵触5民国时期,统治者对边疆少数民族采取的政策,虽然有所改进,但多半仍采用歧视、压迫政策,并未真正实行民族平等。在实际操作中,往往采用强迫方式使边民子弟就学,在一定程度上,加深了民族隔阂,阻碍了云南边地民族教育的发展。3.2当地土司阻挠百姓子女入学接受教育土司是直接管理土民的领袖,其学识和思想与当地文化的开

7、发有很大关系,云南地方政府决定强迫土司子弟入学接受汉文化的熏陶。土司子女如此,但土司却不愿百姓送子女上学,他们在自己的辖区内采取愚民统治。3.3边地民族贫困,学校经费、师资紧缺云南边地民族地区自然条件恶劣,生产力水平低下,即便是免费义务教育,很多人还是不愿让孩子脱离生产前去就学。这也影响了边地民族教育的推行。每年拨到各学校的经费少得可怜,学校设备大多十分简陋,教师薪水时常被拖欠。边地师资缺乏,许多学校都只能是一师一校。3.4传统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冲突近现代学校教育在边地民族地区受到的另一阻力是各民族

8、沿续了千百年的传统教育。传统教育具有浓厚的保守性,从而形成较稳定的文化结构,与近代学校教育产生严重抵触。傣族的寺院教育也强有力地抵制了民国政府的兴学校办教育的工作。3.5教会学校对边地小学教育的冲击5洋教势力大举侵入边地民族地区,到民国时期,教会除大量建立教堂之外,还设置医院,兴办学校,大肆进行文化侵略。但国民党政府在政治上和外交上却没有采取任何强有力的手段来遏制教会势力的发展,教会学校教育极大地冲击了边地的小学教育。参考文献[1]范义田.云南边地民族教育要览[M].云南省义务教育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