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电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

汽车电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

ID:10171951

大小:28.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2

汽车电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_第1页
汽车电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_第2页
汽车电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_第3页
汽车电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_第4页
汽车电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_第5页
资源描述:

《汽车电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汽车电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汽车电动座椅的设计与优化德州学院汽车工程学院宁丹【摘要】根据人坐姿的形态,以及对汽车正面碰撞时乘员头部前倾速度快于身体而导致颈椎受伤害这一问题,采用了人机工程学的方法进行分析,使汽车座椅具有自动测量最大位置、手动调节、位置记忆以及自动恢复功能,使汽车可以达到车辆正面碰撞过程中减轻乘员受伤程度的目的。【关键词】电动座椅;优化设计;人机工程1.引言6现如今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汽车座椅的舒适性要求也越来越高,要求汽车座椅地调节能够更加简单、方便、快捷。目前,汽车座椅位置的调节多采用手动调节方式的机械和电动控制两种方式。汽车座椅位置的调节主要有三个方向,即高度、水平位

2、置调节及座椅靠背角度的调节。对于家庭使用的汽车,往往由多个人员驾驶同一辆汽车;所以不同的人坐在同一个座椅时,由于个人的身体差异,需要的汽车座椅的位置也不相同,需经常调节座椅位置;而目前的大部分汽车座椅没有记忆功能,使同一个人在不同的时间驾驶汽车时,汽车座椅的位置可能被其他人员改变,而需重新调节座椅各个方向位置,比较繁琐。座椅在汽车内安装时,由于不同汽车内部空间不同,座椅在各方向所能移动的最大位置也不同;汽车电动座椅在电动机牵引下移动,而目前汽车电动座椅不能自动测量安装的最大位置,座椅很容易在到达最大位置时仍继续移动,从而使电动机因长时间工作在高负荷状态而烧毁。2.座椅的人机工程分析及工作

3、原理2.1坐姿的生理形态坐姿状态下,支持人体的主要结构是背部、臀部、腿和脚等。最舒适的坐姿是臀部稍离靠背向前移,使上体略向上后倾斜,保持上体与大腿间角在85o~120o,同时小腿向前伸大腿、小腿、脚掌之间达到一定角度。2.2人体坐姿的体压分布人的体重在靠背和坐垫上的重力分布叫体压分布,根据人机工程学,最舒适的坐姿分布应保证人体的大部分重量应以较大的支承面积、较小的单位压力合理地分布到坐垫和靠背上。图1所示为人体的靠背和坐垫上最适宜的体压分布。图1坐椅各部位的受力图6由图1可知,人体重量在座椅上的压力分布并不均匀,由于舒适的姿势是肩部和臀部同时支撑身体重量,所以应根据各部位在产生不舒适感觉

4、之前所能承受压力的大小予以合理的分布,坐垫上的体压分布应使臀部承受的压力最高,由臀部周围扩展到外围压力逐渐降低,直到与坐垫前缘接触的大腿下平面趋于最小值,靠背上的体压分布则应以肩部和腰椎部两个部位的压力最高。2.3系统基本工作原理汽车电动座椅结构原理如图2所示,座椅装4个直流电机,其中负责高度调节的电机有2个,负责水平调节和靠背调节的电机各有1个;直流电动机电枢电压为12V,电源从汽车电瓶上获得。图2座椅结构原理图高度调节电机2.高度调节电机3.水平调节电机4.靠背调节电机霍尔传感器6.涡轮机构7.传动轴8.座垫9.靠背10.水平调节机构11.高度调节机构12.靠背调节方向汽车座椅自动控

5、制系统由内部带有非易失性数据存储器的C8051F311单片机、驱动模块、传动机构以及操作手柄构成。电动机的转速和座椅的位置信息由安装在电机上的霍尔传感器检测,经修正和放大后装入单片机,构成系统的速度反馈。汽车电动座椅是在传统的汽车座椅上安装直流电动机、蜗轮结构、传动轴,一起组成传动机构,拉动座椅移动;在汽车座椅的下面垂直安装两个直流电动机,以支撑驾驶者在垂直方向做上下移动;在座椅的靠背方向安装一个直流电动机,用来实现座椅靠背的角度6变化;在座椅的水平方向安装一个直流电动机,用来控制汽车座椅在水平方向前后移动。操作手柄上设有3个手动调节按键,通过手动调节控制直流电动机,改变传动轴的行程和方

6、向,从而调节汽车座椅的位置,如座椅上下位置,前后位置以及靠背的角度变化;同时设有多个存储按键,用来记忆或恢复座椅的位置信息。在控制系统上安装有一个自学习按键,用来自动测量座椅在汽车内部所能移动极限位置,防止座椅在到达极限位置后使电动机长时间工作在堵转状态而烧毁。3.电动座椅的设计3.1靠背参数的设计当人体脊柱处于放松时感觉舒适,要达到这一目的需要通过座椅的坐面与靠背之间的夹角、靠背的形状和适当的腰椎支持来实现。由于每个人的脊柱长度不同,身材也不相同,因此每个人的脊柱曲度变化存在一定差异,这就使的靠背高度与形状之间出现了复杂的关系。座椅的形状应与脊椎自然弯曲相适应,主要是提供腰椎与肩胛骨两

7、个支承点,特别是腰椎支承,因坐姿主要的疲劳形式是腰肌疲劳,为能保证腰部支承,在骶骨一带最好留有空隙,以便就坐者自己向后调整体位时,不会因为臀部抵着靠背使腰部不能按自然弯曲状态使用靠背。根据人体结构得到背椅的参数:靠背角度取为105o~115o高靠背座椅的高度应达到肩部可取为535~555mm,宽度为485mm,坐垫倾斜角为6.5o~7.5o。3.2汽车碰撞时造成的危害以及改进设计6汽车受到正面撞击时,车上人员的身体迅速向前,由于头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