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区大坪山脚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浅析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区大坪山脚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

ID:10172476

大小:32.50 KB

页数:9页

时间:2018-06-12

浅析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区大坪山脚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_第1页
浅析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区大坪山脚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_第2页
浅析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区大坪山脚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_第3页
浅析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区大坪山脚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_第4页
浅析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区大坪山脚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_第5页
资源描述:

《浅析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区大坪山脚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析云南省云龙县上大坪铜矿区大坪山脚矿段矿床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摘要]本文对上大坪铜矿的区域成矿地质背景、矿区地质、矿体地质及构造、围岩蚀变及控矿因素等进行了综合分析,总结了矿石的矿物组分、结构构造,初步认为该矿床成因是与热卤水有关的中低温热液沉积改造型铜钼矿床,本文就对其矿床的地质特征及矿床成因进行简单分析。[关键词]矿床地质特征成因[中图分类号]F407.1[文献码]B[文章编号]1000-405X(2014)-8-24-2矿区地处于唐古拉-昌都-兰坪-思茅褶皱系(Ⅰ级),兰坪-思茅褶皱带(

2、Ⅱ级),永平-德化褶皱束(Ⅲ级)中段,被夹持于西侧的澜沧江断裂与东侧的北莽山断裂南北向紧密褶皱断裂带之间,区域出露地层主要为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第三系及第四系,近南北向的澜沧江断裂为该区的主干断裂构造,由于断裂多期活动,致使火山岩遭受明显的挤压、破碎,具糜棱岩化,由于断裂发育,褶皱的完整形态常被破坏,是一个受东西向强烈挤压的褶断带。褶断带中有较多的铜矿床(点)分布,呈现较好的区域成矿及找矿前景。1矿区地质特征9矿区位于永平-德化褶皱束(Ⅲ级)永平复式向斜(IV)西翼,澜沧江断裂与北莽山断裂夹

3、持的南北向紧密褶皱断裂带之间,大麦地与大工厂铜多金属矿区南延部。矿区地质构造复杂,总体构造线呈北北东向,区内线形褶皱紧密发育。矿区出露地层由新至老为:(1)全新统第四系(Qh),分布于矿区沟谷、缓坡地带,厚0-50米,由砂、砾石等组成;(2)白垩系上统南新组(K2n),出露于矿区东部、北部青龙山东侧及西部烧猪箐一带,以砂岩为主,砂岩厚度占20-30%,其底部为砾岩,厚775.27米;(3)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上段(K1j2),紫红―紫灰色中厚层状细―中粒岩屑砂岩、粉砂岩,岩石表面风化后见钙质薄膜,矿

4、区西部岩石普遍发育板劈理,厚212.04米;(4)白垩系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上部灰白、灰绿色夹紫红色粉砂岩与细-中粒石英砂岩不等厚互层;中部紫红色中-细粒灰质石英砂岩夹灰绿色泥质粉砂岩不等厚互层;下部灰白色、灰绿色中层-厚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夹紫红厚层状细-中粒石英砂岩夹紫红色薄-中层状粉砂岩,厚569.68米,为矿区主要赋矿层位。9矿区内主要表现为多个次级褶皱构造,根据出露位置可分为温坡-迤务-园宝山、新厂区二个破背斜及青龙山、烧猪箐二个向斜。矿区断裂构造以近南北向为主,有F1、F2、

5、F3断裂,为矿区的主要断裂构造,次为北东向(F4~F8)、北西向(F9)、东西向断裂(F10),是矿区次级断裂构造。矿区内无岩浆岩出露,矿化由含矿热卤水引起,并使围岩产生烘烤褪色蚀变现象。矿区范围内见有区域性的浅变质作用。白垩系上统南新组(K2n)-下统景星组(K1j),泥质岩类均产生轻微变质,具板状构造,在F2断裂以西泥质岩类由于区域变质作用,板理发育,残余层理在岩石中很难见到。总之,矿区由东向西,由新至老,变质作用有所增强。2矿体地质2.1矿体地质特征大坪山脚矿段DKT1铜钼矿体赋存于白垩系

6、下统景星组下段(K1j1)与上段(K1j92)之间的浅色砂岩层间中,矿体分布于本矿段的D11―D8号勘探线之间,地表仅见于PD5、PD1处大坪沟一带零星出露,由D0TC1揭露控制,出露长20m,南北两端施工槽探揭露,均未见矿。垂深分布于PD8号平坑标高2438米与D7ZK1号钻孔所见DKT1号矿体标高2229米之间,高差达209米。由2432米、2407米、2372、2348米和2300米5个中段工程控制。控制工程由上至下由PD8及其3条穿脉、PD6及其5条穿脉、PD1及其2条穿脉、PD5及其3

7、个穿脉、PD2(甲方早年施工,见矿未采样品控制)、PD4及其3条穿脉和2407米中段大致标高上的一个槽探DOTC1的工程联合控制。矿体水平投影长390米,侧伏方向斜长436米。矿体产状270°―345°∠24°―56°,平均倾向297°,平均倾角36°左右;矿体向3°方向侧伏,侧倾角22°左右。由于矿体产状向北侧伏,故矿体在各中段上的长度和形状有所变化:2432米中段长75米,产状由南向北由291°∠43°―北段319°∠39°,呈�夹状产出;2407米中段长170米,产状296°∠44°,呈透

8、镜状产出。从立体空间来看,矿体呈向3°左右方向侧伏长条状,如再有向下延伸,则有形成“飘带”状矿体的趋势。矿体的真厚度0.43―8.12米,平均厚3.29米。厚度变化系数为74.06%,属厚度较稳定;矿体品位:单样含铜0.003―22.21%,平均2.19%,品位变化系数152.67%,属不均匀;单工程品位0.40―10.39%,平均2.38%。矿体钼品位:单样0.001―4.80%,平均0.24%;单工程0.001-1.34%,平均0.18%;矿体银品位为组合分析结果:7.34―239g/t,平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