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教从业者要走出性别定势的误区

幼教从业者要走出性别定势的误区

ID:10172543

大小:33.50 KB

页数:10页

时间:2018-06-12

幼教从业者要走出性别定势的误区_第1页
幼教从业者要走出性别定势的误区_第2页
幼教从业者要走出性别定势的误区_第3页
幼教从业者要走出性别定势的误区_第4页
幼教从业者要走出性别定势的误区_第5页
资源描述:

《幼教从业者要走出性别定势的误区》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幼教从业者要走出性别定势的误区所谓“定势”,是一个心理学概念,指人心理上的习惯性倾向。而“性别定势”,则是指人们对性别角色的刻板印象。简言之,就是人们对男女两性形成的僵固不变的习惯性看法:理性者、勇猛者、富于攻击性者、独立者、擅长抽象分析思辨者为之男性;非理性者、温柔者、母性者、依附者、缺乏抽象思维能力者为之女性[1]。这种性别刻板印象,在人们心中根深蒂固,影响男女两性在社会各领域的价值定位和就业选择。在幼教职业领域,更是如此。长期以来,女教师以绝对数量优势成为幼教的主力,男教师在幼儿园实为罕见。而传统的性别定势观念认为,女教师对应柔性教育,女教师造成幼儿“半面

2、人格”,女性教育与双性化人格需求相冲突。我们认为,适当增加男性幼师比例是可以的,但在幼教中不能简单追求男女教师数量的平等。换言之,女性占较大比例,并由她们担当幼教重任,不仅有其必要性,还有其可能性。因为,女性教师相对于男性教师而言,更能满足幼儿人格全面发展的需求。在本文中,我们将揭示传统性别定势对女性幼师的误解,增强人们对女性幼师教育的信心。误区一:简单追求男女教师数量平等,忽视幼师职业特殊性10早在2005年,《中国教育报》发布的调查报告显示,全国男女幼儿教师的比例为0.3:9.7。即使是国内公认幼儿教育最为发达的深圳,比例也只是0.04:0.96。于是,这种

3、数量上的悬殊差距,引发人们的关注:一方面,人们的关注集中在男教师过少造成的不利影响。于是,教育工作者们纷纷提出措施试图缓解这一现状。如,政府加大支持力度,给予男教师以政策倾斜,包括“政治上”的降分录取和经济上的奖学金吸引;培养机构改革女性化教学,探索男性教师培养方案;园区依法落实幼儿教师的福利待遇,提高男教师的经济地位等等[2]。一些教育机构甚至为了纳入男性师资降低男性教师入职标准。另一方面,人们的关注集中在女教师过多造成的不利影响。不少人想当然地认为,女教师传递的是一种柔性教育,这种“女性化教育”不利于幼儿男性化品格的形成。显然,这是把“幼儿女性化”或“半面人

4、格”等现象归因于幼儿园教师女多男少。由此,简单追求男女教师数量平等,似乎已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10我们认为,这种状况的形成有其认识上的误区,而简单追求男女教师数量平等,所付出的代价是不可预估的。接踵而至的教育公平、教师素质、教师资格等问题将把教育制度带入某种漩涡或陷阱。我们认为,性别平衡化应当做广义的理解,即符合人类社会的自然分工,符合时代特点。我们不应当只追求两性从业者在数量上的简单持平,更多的应该是“1”背后产生的价值。而在现实生活中,某个工作领域内男女比例持平的现象本来就少。具体说来,幼教不同于其他职业,这决定了由女性承担主要责任有其特殊意义。首先,幼师以

5、女性为主,是以工作对象3~6岁幼儿为前提的。识者周知,在人的一生中,有若干个时期是性别意识的敏感期和高速发展期。一是7~8岁,二是13~14岁。3~6岁的幼儿,还没有明确的性别意识,所以谈不上“女性化”的“半边人格”的问题。那些认为女教师传递的是“女性化教育”,幼儿园教师女多男少,因而不利于幼儿男性化人格形成的想法,是把幼儿预设为“小大人”的想当然的产物,不符合幼儿独特的生理、心理发展规律。其次,女教师是具有母性色彩的个体,她与幼儿的相互作用可以认为是母子联结的延续。女性教师可以身兼教师和母亲双重角色。布约克沃尔德曾指出,“在胎儿到新生儿的转变中,是母亲的声音引

6、发了这个过程,母亲的声音给他以连续性、亲切感和信心,母亲的声音建立了从微观宇宙到宏观宇宙的桥梁”,“母子对话中那种明显的合拍――那种缪斯式交流中的核心因素,不仅仅存在于孩子满月前这一段时间,还存在于母亲和孩子的所有交流之中”[3]。女性教师在与幼儿交互作用中,自然地与他们建立起迁移性的母子联结,常常转化为呵护和理解,这是男性教师无法替代的。10再次,当代中国女教师双性化人格发展良好,她们自身对幼教有很大适应性,能满足幼儿的多重基本需要。在传统观念中,女性和孩子常常被视为“弱势群体”,两者在心理结构上,有很多共同之处,都有强烈的对被爱的需求、对安全感的需求、对野蛮

7、暴力的排拒等。经验证明,在幼儿教育阶段,由女性教师为主体的师幼“同质群体”的相互作用,能更好探究这个群体自我完善的最佳发展机制。同样重要的是,幼儿园承担着保育和教育的双重任务,女性拥有的温柔细腻品性能更好实现对幼儿的保育。误区二:认定女性对应柔性教育,造成幼儿“半面人格”传统的性别观念认为,“女性阴柔,男性阳刚”,即女性温柔、细腻、安静;男性开放、勇敢、独立。男教师和女教师,被分别与阳刚教育和柔性教育对应。阳刚教育缺少女性人格因素,柔性教育缺少男性人格因素。而无论是哪种教育,都造成幼儿的“半面人格”。于是,人们开始担忧,在幼儿园,单纯的女性教师,会使幼儿行为打上

8、“女字”烙印,极有可能导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