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ID:10176130

大小:31.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2

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_第1页
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_第2页
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_第3页
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_第4页
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_第5页
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_第6页
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_第7页
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_第8页
资源描述:

《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议民生新闻节目中的人文关怀  摘要:民生新闻节目锁定的方向是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的是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充分树立和体现人文关怀是做好此类节目的关键。要体现人文关怀,首先要关注就业、教育、分配、社保、稳定这“五大要素”,做好民生新闻线索的筛选。其次要摒弃娱乐化、庸俗化、同质化的“三化倾向”,体现民生新闻的民本思想。第三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引导与服务统一起来,善于从平民百姓的角度去思考和报道,提高节目的互动性与参与性。同时在电视语言语境上也要体现平民意识。关键词:民生新闻节目;人文关怀;“三贴近”原则中图分类号:G21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

2、1002-2589(2014)20-0154-02近年来,随着民生类节目的遍地开花,以关注本土化市民生活形态为主体内容,具有“平民视角、民生内容、民本取向”的民生新闻节目应运而生。虽然业界和学界对于“民生新闻”的定义及内涵有多重释义和解释,目前也无严格的定论,但是如何正确认识和做好民生新闻类节目已经成为电视媒体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问题,笔者仅以自己在工作实践中的体会和认识,对如何做好此类节目,作一浅显探讨,以期推进民生新闻类节目的健康稳妥开展。8一、民生类节目的释义及定位“民生”一词最早出现在《左传・宣公十二年》,所谓“民生在勤,勤则不匮。”这里的“民”,就是百姓的意思。而《辞

3、海》中对于“民生”的解释是“人民的生计”,是一个带有人本思想和人文关怀的词语,话语语境中显然渗透着一种大众情怀。在民生一词的释义上,现代意义上的民生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的民生是指凡是同民生有关的,包括直接相关和间接相关的事情都属于民生范围内的事情。狭义上的民生概念主要是从社会层面上着眼的。从这个角度看,所谓民生,主要是指民众的基本生存和生活状态,以及民众的基本发展机会、基本发展能力和基本权益保护的状况。2007年温家宝同志在政府工作报告中,用非常大的篇幅介绍了政府大力改善民生问题的措施,涉及教育、医疗、住房、环保、社会保障、劳动就业等方方面面,正是由此开始,各级新闻媒体

4、陆续开设民生类节目,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民生问题再一次被强化和关注,提出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解决好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报告还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作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8因此,无论学者和业界对民生新闻的定义及内涵有什么样的释义和解释,但是作为民生新闻节目媒体工作者,“以人为本、为民谋利、解民忧困”,是做好这类节目首先要坚持和贯彻的主旨,同样,以人为本也正是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坚持这个主旨,笔者认为,在民生新闻节目中必须

5、要充分树立和体现人文关怀。二、关注“五大要素”,做好民生新闻线索的筛选从民生新闻类节目的释义及定位可以看出,民生新闻,其锁定的方向是群众的生存状况、生存空间,关注的是群众的冷暖痛痒、喜怒哀乐,因此民生新闻线索的获取并不困难,但是如何从人文关怀的角度进行选择,则是做好民生新闻节目的关键。8笔者认为,必须把握和关注老百姓最关心关注的五大类问题,即五大要素:一是就业问题。“就业是民生之本”,要体现人文关怀,在采访中就要大力关注和解决劳动力的就业等方面的问题。二是教育问题。“教育是民生之基”,尤其是关注农村义务教育,让孩子们都能无忧无虑地读书,让家长们不再为学费发愁。三是分配问题。

6、“分配是民生之源”推进和呼吁“改革发展成果让人民共享”思想,让广大人民群众都过上好日子。四是社保问题。“社会保障是民生之依”,尤其是加强对特殊困难群众的救助的宣传报道,弘扬正能量,使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居有其屋,衣食无忧。五是稳定问题。“稳定是民生之盾”,作为新闻媒体,要重视社会稳定工作,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排难解纷,把各种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增强群众的安全感。三、摒弃“三化倾向”,体现民生新闻的民本思想民生新闻的关注点是“民生、民情、民意”,以城市百姓“身边事、麻烦事、稀奇事、关心事”为主要报道题材,同时兼顾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和情感价值,然而在实际采访报道

7、中,少数记者为追求“轰动效果”和“眼球效应”,出现民生新闻娱乐化、庸俗化、同质化的问题。如一些民生新闻节目把平民视角所具有的贴近性、亲切感理解为邻里纠纷、婆媳关系等,追求所谓的“真实感”,将民生新闻采访肤浅、泛化,把一些零碎的生活片断在荧屏上呈现。更有甚者,为吸引眼球,不厌其烦的报道房子、车子、票子,宣扬暴力、色情事件,甚者是凶杀火拼、婚外情、同性恋等题材,强化视觉刺激,庸俗化、娱乐化倾向严重。同时,一拥而上的民生节目在节目编排、主持风格、板块设置上存在严重的抄袭现象。不同地区的节目类型相似度高,缺乏地域特色和本土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