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

ID:10186400

大小:6.02 MB

页数:18页

时间:2018-06-12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_第1页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_第2页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_第3页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_第4页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心律失常介入培训教材课后练习及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第一章1.简述房室结和希氏束解剖结构及射频消融注意事项答:(1)房室结位于房间隔底部、冠状窦口前、三尖瓣环正上方,长7mm,宽4mm。整个房室结位于Koch三角内。紧邻冠状窦口的地方为真房室结。(2)希氏束长15mm,起源于房室结,通过中心纤维体骑跨在室间隔顶部,通常行走于室间隔膜部左侧,其下端分为左右束支。左束支稍后又分为前、后分支,分别进入前、后乳头肌;右束支沿室间隔右侧面行进,至前乳头肌根部再分成许多细小分支。左右束支终末部在行进中继续细分,最终成网,即蒲肯野纤维网。1.心律失常发生机制是什么?答:(1)自律性异常在生理或

2、病理因素的影响下,窦房结、房室结、希氏束、束支和蒲肯野纤维各部位心肌细胞的自律性发生改变,冲动的频率和节律也随之发生变化,即可形成心律失常。(2)传导异常①传导障碍当组织处于不应期或发生递减传导、不均匀传导时表现出传导速度减慢和传导被阻滞。②传导途径异常当冲动不沿正常房室结-希氏束-蒲肯野纤维此途径传导引起组织激动时间和顺序发生异常,进而形成不同类型的异常心律。③折返激动冲动在传导过程中,途径解剖性或功能性分离的两条或两条以上径路时,在一定条件下冲动可循环往复,即形成折返性激动。(3)触发激动当后除极发生异常时出现的新的动作电位

3、,表现为一种异常的“自律性”。2.简述折返激动形成需要的条件答:(1)折返径路存在解剖或功能上相互分离的径路是折返激动形成的必要条件。(2)单向阻滞折返环的两条径路中若一条发生单向阻滞,则为对侧顺向传导的冲动循此径路逆向传导提供了条件。(3)折返周期折返激动循折返环运行一周所需时间长于折返环路任一部位组织的不应期,于是折返激动在其环行传导中便是种不能遇上处于不应状态的组织,因而折返激动得以持续存在。3.简述触发激动形成机制答:其产生的根本原因是后除极(1)早期后除极正常心肌细胞的动作电位3相复极达最大舒张电位后方进入4相。如果3

4、相复极不完全,在未进入4相时再次除极,即早期后除极。连续的早期后除极则可触发激动。(2)延迟后除极发生在3相复极完成后。这种后除极造成的膜电位震荡达到阈电位时,便能引发新的动作电位而形成触发激动。第二章1.简述A型和B型预激综合征体表心电图特征?答:A型预激体表心电图特征:(1)旁路位于左侧:V1导联主波向上,Ⅰ和avL导联δ波向下,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V1导联主波向下,呈rS型,但Ⅰ和avL导联δ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亦可诊断左侧房室旁路;(2)V1导联主波向上,δ波正向,ⅡⅢavF导联δ波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则旁路位于后

5、间隔;(3)V1导联主波向上,ⅡⅢavF导联δ波正向或位于等电位线,则旁路位于左前间隔。B型预激体表心电图特征:(1)旁路位于右侧:V1导联主波向下,δ波负向,Ⅰ和avL导联δ波正向,这是右侧旁路的经典心电图表现。但V1导联R/S<1,Ⅰ和avL导联δ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亦可诊断左侧房室旁路;(2)V1导联δ波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Ⅰ和avL导联δ波正向,ⅡⅢavF导联δ波正向,则旁路位于右前间隔;(3)V1导联δ波呈负向或位于等电位线,胸前导联R/S移行较早,多在V2导联,Ⅰ和avL导联δ波正向,ⅡⅢavF导联δ波负向,则旁

6、路位于右后间隔。2.AVNRT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哪些?答:AVNRT可分为典型和不典型两种。(1)典型AVNRT(慢-快型心动过速):其冲动通过房室结慢径前传,快径逆传,心电图显示逆P(P’),在QRS波终末部或埋于QRS波内,使RP’≤PR,往往RP’≤70ms(或80ms)。(2)非典型AVNRT又分为快-慢型和慢-慢型两种。快-慢型AVNRT指冲动经房室结快径前传,慢径逆传,心电图上的逆P出现较晚,表现为PR≤RP’,一般RP’不超过1/2PR;慢-慢型AVNRT是指冲动经房室结慢径前传,再经另一条慢径逆传,逆P出现在T波之

7、中,心电图表现为PR=RP’。3.AVRT体表心电图特点有哪些?答:AVRT分为顺向型和逆向型两种及无休止性交界性折返性心动过速(1)顺向型指冲动经房室结前传,旁路逆传,心电图表现为窄QRS波心动过速,又称隐匿性房室旁路;(2)逆向性指冲动经房室旁路前传、房室结逆传,心电图表现为宽QRS波心动过速。(3)无休止性交界性折返性心动过速:心电图表现为长PR间期,RP<PR,ⅡⅢavF导联P波倒置。4.RP’≤PR的AVNRT和AVRT鉴别诊断有哪些?答:临床特点:(1)心动过速时AVNRT较慢,多在150~170次/分(个别可达25

8、0次/分)。AVRT频率较快,多在150~250次/分,甚至可达280次/分;(2)AVRT的初发年龄较AVNRT小,器质性心脏病也较AVNRT少见。逆传P’:(1)在AVRT的出现率较AVNRT高;(2)根据P’位置与QRS波的关系,可分为RP’<PR、RP’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