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川、成州隧道工程概况

小川、成州隧道工程概况

ID:10189337

大小:60.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6-12

小川、成州隧道工程概况_第1页
小川、成州隧道工程概况_第2页
小川、成州隧道工程概况_第3页
小川、成州隧道工程概况_第4页
小川、成州隧道工程概况_第5页
资源描述:

《小川、成州隧道工程概况》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四工程概况本项目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县大石碑(陕甘界)至天水公路是“国家高速公路网”福州至银川国家高速公路的横向联络线的重要组成路段,主要承担甘肃、宁夏、青海、新疆等西北省区与陕西、湖北及四川、重庆等省市跨省区的旅客和物资流通任务。实施本项目是建设国家高速公路网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需要,有利于完善我省高速公路网结构及发挥其综合效应,对于加快陇东南地区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换,促进陇南市旅游资源的开发和利用、满足交通迅猛增长的需求具有积极的作用。(一)工程简介十堰至天水国家高速公路甘肃段徽

2、县(大石碑)至天水公路土建工程ST11合同段路线起点(YK605+874、ZK605+955.5)位于小川隧道中,终点(YK611+685.458、ZK611+744.083)位于纸坊镇刘旗寨村,路线全长5.811km。全线共设隧道两座(小川隧道左线2300米、右线2300米;成州隧道左线2084米、右线2120.5米),单洞累计长度8804.5米,其中III级围岩2147.9m,IV级围岩2443.6m,V级围岩4195m;中桥38.05m/1座、1-13m通道桥2座;涵洞7道;路基土石方40余

3、万方,桥隧长度占路线总长的76.4%。本项目合同开工日期为2012年8月1日,合同完工日期为2014年12月31日,合同工期882日历天。工程重点为小川隧道(西段)和成州隧道。(二)区域地质及气象概况1区域地质条件隧址区地处中国大陆二级阶梯向三级阶梯的过渡地带,位于秦巴山区、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三大地形交汇区域,西向青藏高原北侧边缘过渡,北接陇中黄土高原,东与西秦岭和汉中盆地相连,南邻四川盆地;整个地形西北高东南低。西秦岭和岷山两大山系分别从东西两方伸入全境,境内形成了崇山峻岭与河谷盆地相间的复杂地

4、形。地质构造:研究区在摩天岭北东向构造带的东北侧,其总体属秦岭东西向构造带的西延,因而决定了本区构造线(盆地除外)呈东西向延展的构造轮廓。本区总的构造特征为长期构造发展过程均表现出受东西向构造活动带所控制。沿线不良地质较发育,主要有滑坡(滑塌)、崩塌、岩堆等。2地质构造2.1小川隧道隧址区地质构造隧址区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腹地,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范畴。隧道位于秦岭印支褶皱带次级构造上,地处徽成断陷盆地的南缘。主要通过中、上石炭统(C2+3)、上第三系(N)地层及不整合接触带。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的

5、调查,隧址区无区域断层通过,整个区域稳定性较好。2.2成州隧道隧址区地质构造隧道区位于秦岭造山带西段腹地,属于秦岭地槽褶皱带范畴。隧道位于秦岭印支褶皱带次级构造上,地处徽成断陷盆地的南缘。主要通过上第三系(N)单斜构造岩层,局部上新世(N2)与中新世(N1)呈不整合接触。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本次的调查,隧址区无断层通过,整个区域稳定性较好。3地震项目区处于南北地震带的和政一武山一天水地震亚带和舟曲一武都地震亚带。工程区及邻区地震活动频繁,有历史记载以来发生过多次地震,1900年以后地震活动频率低,2

6、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8.0级地震,对工程区影响较大,部分房屋出现轻微裂缝,发生一系列小型崩塌、滑坡。根据国家地震局颁布的《中国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中国地震动反应谱特征周期区划图》(G18306—2001图A和图B),并结合《甘肃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陇南、甘南地区地震动峰值加速度区划图》和《甘肃省地震灾后恢复重建工作陇南、甘南地区地震动反映谱特征周期区划图》,隧址区的场地反应谱特征周期为0.40s,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20g(徽县、成县境内)和0.30g(西和县境内),相当于地震基

7、本烈度Ⅷ度区。4地应力根据本区构造线(盆地除外)呈东西向延展的构造轮廓特点,并参考我国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初步分析本区地应力方向大体为北北东向。线路在本隧道范围走向近东西向,与最大主应力方向呈大角度相交,不利于洞室稳定,高地应力区易产生硬质岩的岩爆或软岩的大变形。根据《工程岩体分级标准》(GB20218—94)附录B岩体初始应力场评估方法,对本隧道各区段初始应力进行初步计算,计算结果表明本隧道埋深较大的灰岩及碳质板岩段局部可能存在高应力,较软碳质板岩段成洞性较差易发生洞壁岩体的剥落和掉块现象,较硬

8、灰岩局部可能有轻微岩爆。5气象条件根据《公路自然区划标准》,隧址区属暖温带,海拔在1100~2000m之间,降雨量500~800mm之间,根据《甘肃自然区划及环境参数研究》,拟建项目属秦巴山地润湿区(V1)区。主要气象指标见表5.1。表5.1项目区气候情况表县域年平均气温(℃)一月/七月平均气温(℃)年平均地温(℃)历年绝对最高温度(℃)年平均降水量(mm)年积雪日数最大积雪深度(cm)最大冻土深度(cm)成县11.7-0.5/23.214.637.3/-15.0620.83122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