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370刑事证据学2001年10月答案

00370刑事证据学2001年10月答案

ID:10200476

大小:32.50 KB

页数:2页

时间:2018-06-12

00370刑事证据学2001年10月答案_第1页
00370刑事证据学2001年10月答案_第2页
资源描述:

《00370刑事证据学2001年10月答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全国2001年10月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参考答案课程代码:00370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D2.C3.C4.A5.C6.A7.D8.C9.A10.C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1.ABCDE12.AB13.ABCDE14.ACD15.AB16.ADE17.ABDE18.BCE19.AD20.ACD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21.双向保护22.意见性23.2424.侮辱人格25.信息26.互相矛盾27.自然状况28.推断29.举证责任30.裁定驳回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

2、每小题3分,共15分)31.法定证据制度就是对各种证据证明力的大小,一概由法律预先作出规定,要求法官必须按照法定的规则来审查判断证据的一种证据制度。32.是指不能被人感官所发现,必须借助于科学仪器才能发现、提取和送交鉴定的体积 微小的物证。33.是指检举、揭发同案其他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罪事实的供述形式。34.是指并非直接来自原始出处,而是经过了转手、传抄的第二手或第二手以上的证明材料。35.又称为待证事实,是指在诉讼中需要由司法人员和当事人使用证据加以证明的事实。五、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5分,共25分)36.①法律允许证人提供书面证词,但一般仍应对证人进

3、行口头询问,在问明情况后再让其书写,而不应不经询问就让证人书写书面证词。②询问证人,事先应作必要的准备,大体了解证人与本案及案件当事人是否有某种利害关系,是否对作证存有疑虑,以便有针对性的作思想工作,使询问收到预期的效果。③询问证人时,应对证人和蔼、客气一些,尽可能创造一种比较宽松的环境,使证人解除顾虑进行陈述,不得对证人进行训斥或侮辱人格。证人如不愿作证,应对其进行耐心的说服教育。④询问证人时,应先让他自由陈述,然后根据案件的不同情况向他提供出有关问题,要求证人讲明实际情况。不应事先划框框、定调调,引诱证人按办案人员的分析判断“顺杆爬”,更不能对证人进行刑讯逼供。

4、37.①具有专门知识和必要的鉴定手段;②与鉴定涉及的案件及案件当事人无利害关系;③鉴定人必须是由司法机关指派或聘请的。38.①具有高度的准确性和逼真性。②具有直感性。③具有动态连续性。④视听资料由人来制作和运用,可能被用以制造伪证。39.①犯罪现场的勘验、检查。②搜查、扣押。③合法邮检。④深入群众调查。40.①原则是:如果指控犯罪嫌疑人、被告人犯数罪,那么对每一个罪,都应有一组完整的证据。在每一组证据中,一般应把证明同类问题的证据材料排列在一起。先排直接证据,后排间接证据。2全国2001年10月自考刑事证据学试题参考答案②证据排列组合通常采用两种方法:一是按作案时间

5、的先后次序排列,二是按所犯 罪行轻重,适当排列。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41.①刑事诉讼证明要求又称为刑事诉讼中的证明任务,是指在刑事诉讼中,对案件事 实的证明所要达到的程度或标准。②立案阶段的证明要求是:“认为有犯罪事实”和“需要追究刑事责任”。③刑事诉讼法第61条规定了对于现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先行拘留的七种情形,只要能够证明具备了七种情形之一,公安机关即可对现行犯和重大嫌疑分子先行拘留。④逮捕犯罪嫌疑人、被告人须具备三个条件:一是有证据证明有犯罪事实,二是可 能判处徒刑以上刑罚,三是采取取保候审、监视居住等方法,尚不足以防止发生社会危

6、险性,而有逮捕必要。只要具备了上述三个条件,就达到了对逮捕的证明要求。⑤侦查终结时,必须达到“犯罪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的要求。⑥提起公诉的证明要求:对于本案的犯罪事实必须全部查清,并取得充分确实的证据,以便对被告人正式提出指控和出庭支持公诉。⑦法律对审判阶段的证明要求最高:要判决被告人有罪,必须对全部案件事实都查 证清楚,对判决认定的事项,都必须有确实、充分的证据加以证明。对认定犯罪的所有证据,都必须在法庭上公开出示并进行质证。经查证属实,对案件确证无疑后,才能据以作出合法而有根据的判决。42.一、证据合法性的基本含义刑事证据必须是由司法机关或者当事人、辩护人

7、等依据法定程序收集的事实。反之,采取非法手段收集的材料,即使是客观存在的事实,也难以成为刑事诉讼中的有效证据。二、刑事证据应具有合法性的主要理由1.理论依据①是由刑事诉讼本身的特殊性所决定的;②作为诉讼证据,仅具有客观性和关联性还是不够的,这只是具备了“证据能力”,它还必须符合法律的规定和具备必要的“规格”。2.法律依据各国的诉讼法一般都对哪些材料可以作为诉讼证据,哪些东西不能成为诉讼证据做出明确规定。我国刑事诉讼法对证据的表现形式,对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等作了若干规定。3.事实依据司法实践中,一般说来,凡不符合法定形式的证明材料,均不能成为诉讼证据。三、坚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