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

ID:10229690

大小:50.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6-12

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_第1页
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_第2页
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_第3页
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_第4页
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_第5页
资源描述:

《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唐诗的形式美和韵律美范瑞萍【内容摘要】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其形式之优美,对仗之工整,音韵之铿锵,节奏之和谐,既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任何一篇唐诗佳作的美都是因为形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从而将唐诗的艺术推到极致,使得唐诗能深入人心,脍炙人口,流传千古。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关键词】唐诗形式美韵律美诗歌,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学体裁,能在有限的诗

2、行中容纳丰富的思想内容,反映多彩的社会人生,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独特的艺术形式。而诗歌要能脍炙人口,千古流传,不但是其独特的形式艺术,同时也在于其动感的韵律。唐朝是中国古典诗歌的鼎盛时期。唐诗代表着中华诗歌的最高成就,其形式之优美,对仗之工整,音韵之铿锵,节奏之和谐,既给读者带来心灵的震撼,又给读者以美的享受。唐诗是中国优秀的文学遗产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学宝库中的一颗灿烂的明珠,尽管离现在已有一千多年了,但许多诗篇还是为我们所广为流传。任何一篇唐诗佳作的美都是因为形式与韵律的完美结合,高度统一,从而将唐诗的艺术推到极致,使得唐诗能深入人心,脍炙人口,

3、流传千古。因此,我们要充分发掘蕴含其中的美的要素。一、多彩的形式美8唐诗的形式多种多样,丰富多彩,推陈出新。这里所说的形式主要是指唐诗的语言和言语的形式。唐诗的形式既包括语言文字、词语、句式、语法等语言形式,同时也包括篇章结构、表达方式等言语形式。唐诗的形式不仅继承了汉魏民歌、乐府的传统形式,并且大大发展了歌行的样式;不仅继承了前代的五、七言古诗的形式,并且发展为叙事言情的长篇巨制;不仅扩展了五言、七言形式的运用,还创造了风格特别优美整齐的近体诗。近体诗是当时的新体诗,它的创作和成熟,是唐代诗歌发展史上的里程碑,它把我国古典诗歌的音节和谐、文字精

4、炼的艺术特色,推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为古代抒情诗找到了一个典型的形式,至今尤为人们所喜爱。近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绝句,一种叫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唐诗在形式结构上,一句一气象,而且颇有讲究。短短四句或八句,其内容高度浓缩,形式臻于完美,内涵极其丰富。数千年的古代文化历史,生成了或韵或散,或律或绝,五彩斑斓,绚烂多姿的诗歌语言。若是四言诗是汉语大厦的基石,那么五七言是汉语展翅飞翔的形式之一。所以四言诗作为汉语的阶梯一直保留使用至今,但

5、五七言诗是具体历史环境中的产物,是那个时代人们抒情、吟咏时结出的果实,是汉语的节奏之一种,但它们的结构形式还是整体逻辑形式。汉语诗歌的形式可谓是世界语言中最奇特的语言形式:汉语最整饬,但其内部形式又出人意料地千变万化,所以又是最自由的。为了达到最整饬的形式,它甘愿打破一般性的语言规范,以求形式对仗和节奏协调,而这种方式又作为一种传统被汉语语族承认。五、七言诗首先表现为整体形象的浑然一体,消弭了意象与意象之间的界线,没有语法标记确定它们的所属关系。如王昌龄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秦时明月汉时关”不能理解为秦时的明月汉时的关。

6、这里是秦、汉、关、月四字交错使用,在修辞上叫“互文”,也叫“互辞”,也叫“互文见义”,意思是秦汉时的明月,秦汉时的关。这种语言形式是这样的,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有上下文意互相交错,互相渗透,互相补充来表达一个完整句子。像这样的句子很多,如杜牧的《泊秦淮》诗中“烟笼寒水月笼沙”,意思是烟雾和月光笼罩着寒水也笼罩着沙。若是理解为烟雾笼罩着寒水,月光笼罩着沙,就很难讲得通了。如白居易的《琵琶行》诗中“主人下马客在船”一句,是否仅仅是说主人下马送客,客人上船而别呢?原来,此句是“主

7、人客人下马,客人主人在船”的省略。可见,互文见义这种语言现象在古汉语中是非常常见的。由于中国文字的表意性质,古代诗词中词语的组合丰富复杂,又因为格律诗受字数、平仄、押韵等因素的限制,在语言表意日益精工,丰美的同时,唐诗中的省略现象更成为诗词句式上的一大特点了。我们应该看到诗句中特殊的句式用法给诗句带来的丰厚作用。唐诗追求简约之言表繁复之意,省略成分为其最有效的表达方式。如杜甫的《蜀相》中“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8;《江南逢李龟年》中“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在实际欣赏之时要按照句意的需要将省略的成分补充完整才能表达意境。杜甫的

8、这两句诗可补充为“映阶碧草自(生)春色,隔叶黄鹂空(有)好音”;“岐王宅里寻常见(汝),崔九堂前几度闻(歌)”。可以看出语法成分的省略在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