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doc

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doc

ID:10248136

大小:35.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3

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doc_第1页
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doc_第2页
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doc_第3页
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doc_第4页
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doc_第5页
资源描述:

《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doc》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宪法权利的刑法保护——以言论自由为例的解读关键词:宪法权利刑法保护言论自由内容提要:言论自由是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宪法权利必须实现刑法保护,刑法对宪法权利的保护存在直接保护与通过限制宪法权利滥用而进行间接保护两种方式。从以言论自由为例,对宪法权利如何实现刑法保护进行的解读中,可以得出结论:权利保护,乃是宪法与刑法的最大交集。一、引言:作为宪法权利的言论自由毫无疑问,自从宪法出现以来,言论自由便成为重要的宪法权利。在近代资本主义宪法最早发源地的英国,早在1688年“光荣革命”后通过的英国重要的宪法性文件《权利

2、法案》(1689年)中,就以法律的形式对言论自由作出了规定:“议会内之演说自由、辩论或其议事之自由,不应在议会之外的任何法院或任何地方受到弹劾或讯问。”[1]21-22而在第一部成文宪法诞生地的美利坚合众国,虽然1787年美国宪法没有对言论自由作出规定①,但在宪法正式生效后不久,1791年的第一届国会会议上通过的十个修正案中,第一修正案即对言论自由作出了明确的规定②。此外,在欧洲大陆,法国大革命后制定的《人权宣言》第10条对言论自由作出了完善的定义:“意见的发表只要不扰乱法律所规定的公共秩序,任何人都不得因

3、其意见,甚至宗教的意见而遭受干涉。”其后,以《人权宣言》为序的欧洲大陆第一部成文宪法———1791年法国宪法以“强有力的措辞”进一步确认:不得禁止⋯⋯(任何人)传达其思想及意见。过往仍然现存的专制使得我们必须陈述这一权利。”[2]193–194言论自由也历来是我国宪法予以保障的公民的重要权利。新中国成立后的四部宪法中,无论是1954年宪法,还是1975、1978年宪法,都对言论自由作出了明确的保护性规定。1982年制定的现行宪法第二章第35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

4、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由此可见,在我国,言论自由也是公民的一项重要的宪法权利。言论自由,即人们以言语表达思想意见的自由,一般认为,具体包含以下内涵:第一,每个公民都有平等的发言权;第二,只要公民的言论没有违反法律规定,就不能因发表了某种言论而给发言者带来不良结果(即不受非法干涉);第三,言论自由仅指口头的表达方式;第四,法律应对言论自由的范围作出明确的限制[3]59,84。但是,也有一些学者认为,言论自由的涵义应当是双向的,即不仅包括发表意见的自由,还包括每个人的发言都必须有被倾听的机会[4]82-

5、83。或者说,言论自由不仅包括告知信息和观点的权利,还包括接收信息和观点的权利[5]17。不管对言论自由作出何种界定,言论自由,乃是公民的“第一权利”,是“人类最重要的、潜力巨大的、活动的资源”,是宪法权利的重要内容[6]18-23。因此,对言论自由这一宪法权利进行保护应当是必然的结论。而在这一保护过程中,刑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二、宪法权利刑法保护的一般性问题6国家通过政治的、法律的手段保护言论自由的实现,其中,刑法手段是必不可少的一个重要途径。实际上,不仅言论自由,在一切宪法权利的保护中,刑法都居于一种

6、不可替代的地位,这是由宪法与刑法的法律特点及共同的价值追求所决定的。⒈宪法权利刑法保护的必要性分析在世界各国宪法中,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内容都占据着重要地位。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认为,宪法的本质,正如列宁所言:“就是一张写着公民权利的纸”。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可能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方式为禁止性规范的形式,美国宪法即为典型。在美国宪法中,对公民权利的规定,一般都采取“不得⋯⋯”的文法模式,例如,第一修正案对公民言论自由的规定,即“国会不得制定剥夺言论自由或出版自由的法律”。以禁止性规范的

7、形式规定公民的基本权利,可以明确地宣示人的权利是与生俱来的,是造物主赐予的,人们依据契约建立国家仅仅只是为了保障和促进权利的实现,因而,国家与政府的权力不得侵犯公民权利[7]515-516。此外,宪法对公民权利的规定,还可以采取较为宽松的授权性规范的形式。例如我国现行宪法对公民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等权利的规定,即采取授权性规定的形式:“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言论、出版、集会、结社、游行、示威的自由。”授权性规定的形式最大的优点是可以以明确的方式确定公民宪法权利的内容,并且,可以明确地阐释国家保障

8、公民基本权利实现的立场。然而,无论采取何种方式对公民的基本权利进行规定,宪法都仅仅只能限于一种宣言式的宣告。由宪法的概括性、纲领性等特点决定,宪法对公民权利不可能规定强硬的制裁性保护措施。具体表现在宪法规范的构造上,一般而言,法律规范的构成要素应当包括适用主体、适用条件、行为模式、行为后果四个部分[8]243。但是,宪法规范中却往往只存在规范的主体、规范的客体、规范的对象、规范的范围[9]34,而缺少对于违反宪法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