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摘要、目录、正文等(示例1)

论文摘要、目录、正文等(示例1)

ID:10249508

大小:6.95 MB

页数:61页

时间:2018-06-13

论文摘要、目录、正文等(示例1)_第1页
论文摘要、目录、正文等(示例1)_第2页
论文摘要、目录、正文等(示例1)_第3页
论文摘要、目录、正文等(示例1)_第4页
论文摘要、目录、正文等(示例1)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文摘要、目录、正文等(示例1)》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烟台大学毕业论文(设计)[摘要]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地下管线已成为人民生活和经济活动的命脉,也成为城市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基础。本文对国内外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和管线信息系统的特点进行了综述,分析了系统的开发模式和实现技术,确定了二次开发的控件和算法,并设计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线信息系统。本文的主要工作包括:(1)分析了地下管线信息系统的特点以及与地理信息系统的关系,在比较分析三种开发模式和两种流行的GIS开发平台的基础上,结合ComGIS的特点和原理,基于MapObjects进行二次开发形成了一套拓展的GIS控件。(2)分析了管线数据的特点,设计了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数据编码和管线数据组织的模

2、型;阐述了地理信息系统中网络分析的概念及常规网络分析的解决方案,论述了事故分析、最短路径分析、缓冲区分析和纵横断面分析流程的方法,采用深度优先遍历方法实现Dijkstra算法。(3)分析和提出了地下管线的信息编码和属性数据库的设计方案,对管线信息的空间分析手段作了深入的探讨;在此基础上,运用MapObjects作为二次开发控件,以ComGIS为基础对地下管线信息系统项目进行了详尽的方案设计,实现数据输入、属性查询、空间分析、图形输出、系统维护等多方面功能。系统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目前大多数系统的数据格式单一、数据互操作性不强,或在数据格式转化中常常出现数据丢失、错误改变等问题,实现了比较完

3、备的管线空间数据与属性数据编辑及维护功能。(4)采用C/S模式,设计和实现了城市地下管网信息系统,并对系统实现中的几个关键问题,给出了解决方法。[关键词]地下管线,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库,三维可视化,C/S模式【写作提示】摘要以最概括、最简洁的语词描述正文重要内容的短文,是论文的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尽量反映论文的主要信息,内容包括研究目的、方法、成果和结论,具有独立性和完整性,即不阅读报告、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报告、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写作提示】中文摘要一般为400字左右。摘要前加黑体“摘要”,并外加“[]”,作为标识。【写作提示】关键词是反映

4、毕业论文(设计)主题内容的名词,是供检索使用的。关键词一般为3—5个,按词条外延层次(学科目录分类),由高至低顺序排列,关键词之间应以分号隔开。关键词排在摘要正文部分下方。烟台大学毕业论文(设计)Abstract:Alongwiththeurbandevelopment,undergroundpipelinehasbecometheliveveinofthepeopleandtheeconomicactivities,alsobecomethematerialbaseofurbansurvivalanddevelopment.Thispapergivesareviewonthedevel

5、opmentofGISandananalysisonthecharacteristicsofcurrentlypopularGISplatform,analysisofthesystemdevelopmentpatternandtheimplementtechnology,also,determinescontrolsandalgorithmsforquadraticdevelopment.Maincontentintroducedinthispaperincludes:AfteranalyzingthespecialdemandofPipelineInformationSystem(P

6、IS),basedonthecomparativeconclusionsamongthreedifferentdevelopmentmodesofGIS,andtwopopularGISplatforms,withthecharacteristicoftheCOMGIStakenintoaccount,acomprehensivesolutionbasedonMapObjectstoconstructthePISisproposed.Basedonthecharacteristicofthepipelinedata,aplanontheencodingandadataorganizati

7、onmodelareproposed.Especially,theconceptofthegeometricalnetworkandtherelativenetworktopologyanalysisarediscussed.Theaccidentanalysismodel,thealgorithmtofindtheshortestpath,thebufferinganalysis,theflowtoimplementthetran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