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园县大溪镇田野调查

桃园县大溪镇田野调查

ID:1026867

大小:518.50 KB

页数:13页

时间:2017-11-06

桃园县大溪镇田野调查_第1页
桃园县大溪镇田野调查_第2页
桃园县大溪镇田野调查_第3页
桃园县大溪镇田野调查_第4页
桃园县大溪镇田野调查_第5页
资源描述:

《桃园县大溪镇田野调查》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桃園縣大溪鎮田野調查一、辦理單位:田野調查與文物實作、文明史教師成長社群合辦二、參訪時間:98年11月10日(二)三、集合地點:逢甲大學東門四、集合出發時間:當天早上8時集合,8時15分出發五、預定返回時間:當天下午4點50分六、參訪地點:1、員樹林齋明寺2、蓮座山觀音寺3、大溪老街、普濟堂、福仁宮、忠魂堂、(黃氏祠堂、江氏濟陽 堂、鎮安宮、武德殿、月眉李宅,以上行程僅為參考,視當天情況而定)七、參與者名單:  老師:陳哲三老師、王志宇老師、劉常山老師、余瓊宜老師、張志相老師、莊義芳老師、郭錫陽老師、曾鼎甲老師學生:辛韋銓、鍾旻融、陳宥蓁、李仁翎、余鈞惠、黃顯恩、邱曉君、陳建   良、

2、陳仕賢、柯光任八、手冊目錄:  活動流程  前言  參觀景點簡介(資料來源已請柯光任修正,尚未補上去)  相關文章附錄  參考資料 前言自清領時期開始,閩粵移民入墾大溪(舊名大嵙崁)後,開始地方上的政治、經濟、治安、宗教、文化等方面的發展。至1863年簽訂天津條約後,位於淡水河系最上游的大溪,更是成為桃竹苗地區的轉運河港,於是帶動地方產業與商業的興起,現在的和平路、中山路和中央路老街即是當時大溪曾經繁華的歷史見證之一。此次大溪田野調查的目的為了解大溪的地方開發與發展、宗教信仰、教育文化、產業經濟等面向的歷史變遷,以增加學識的豐富性、學術研究的寬廣度。<齋明寺>齋明寺位於大溪鎮員樹林,地

3、處大漢溪左岸,與蓮座山觀音寺斜對遙望。道光年間,大溪農民李阿甲,法號性悅,自南海普陀山法雨寺出家受戒返台後,見此地山水靜逸適合清修,遂於道光30年(1850)結草庵供奉南海請回之觀音菩薩,做為修行之所,並取名為福份宮,原係私設的佛堂,以禮佛誦經為主。同治12年(1873),當時住持黃士琴法號普瑟,與當地仕紳江排呈、簡清雲等人集資改建廟宇,隨後因緣際會承接了齋教龍華派,將福份宮更名為齋明堂。昭和12年(1937),總督府進行「寺廟整理」,普乾法師為保全齋明堂,法脈轉成日本曹洞宗永平寺系統。再易名為齋明寺。正殿主祀觀世音菩薩,左側為目蓮尊者,右側為地藏王菩薩;配祀金童玉女、哪吒太子、韋馱菩

4、薩、五顯靈官大帝。原是一座單進兩護龍的三合院廟宇建築,平面風格及廟貌與五股西雲寺頗為相似,有禪寺的風雅安寧,後再增建為單進四護龍形式,可說是一座三合院形態佈局的寺廟。至今寺內仍保存第一代住持從南海普陀山法雨寺攜回的缽及祀觀世音菩薩,寺內保存有普乾法師購入,全台唯一的宋版機砂藏經影印本,共有591冊。資料來源:吳振漢主編,《大溪鎮志》,桃園:大溪鎮公所,民國94年,頁171-175。http://www.tahsioldst.org.tw/Tourism/OldStreet/page-hp.htm桃園縣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協會,齋明寺,98/11/5。http://w1.viewrich.

5、com/dasi_2/p2_3_3.htm大溪鎮旅遊導覽網,齋明寺,98/11/2。<蓮座山觀音寺>清嘉慶3年(1798年),本地士紳鍾房緒興建。主祀觀世音菩薩,配祀十八羅漢、三官大帝。初建時因規模較小,故世人習稱「觀音亭」或「蓮座山」。蓮座山觀音寺為東南朝西北一進式廟宇,因礙於地形的因素,建築不作縱向發展,故成為一座相當罕見的五門單殿式廟宇。觀音寺歷經多次整修,留下不同時期修建的痕跡,如咸豐5年(1855年)的山牆、窗櫺、護龍;日治時期的石燈籠及拜亭。在建築上屬於中型寺宇,是「兩殿式」的格局,屋頂為「歇山重簷式」其脊飾有精美的剪黏和泥塑,寺內有華美細緻的雕刻,尤其是拜亭建築精緻,雕樑

6、畫棟,被認為是觀音寺建築的菁華。右側十餘公尺林蔭處有一敬聖亭(惜字亭),名曰「奎星樓」,建於昭和11年(1936)。內奉文曲星君,是由紅磚砌成的三段式亭子,上、中二層題有對聯,亭身的龍吟虎嘯石刻栩栩如生,剪黏、雕塑精美細緻。資料來源:吳振漢主編,《大溪鎮志》,桃園:大溪鎮公所,民國94年,頁169-171。http://www.tahsioldst.org.tw/Tourism/OldStreet/page-hp.htm桃園縣大溪鎮歷史街坊再造協會,觀音寺,98/11/5。http://w1.viewrich.com/dasi_2/p2_3_4.htm大溪鎮旅遊導覽網,觀音寺,98/1

7、1/2。<大溪老街>在國內享有高知名度的大溪老街,主要範圍涵蓋和平路、中山路、中央路三條歷史街屋。大溪老街是由店面形成的商街,建築型式和臺灣早期的傳統商家店街並無二致,都是面寬窄、縱深長的深長形連棟店面住宅的「街屋」型式。直到日治時代的1919年左右,因日本總督府執行等同現代都市計劃的「市區改正」,和平路、中山路等街道依規劃好的建築線拆除部份建築,當代居民就以牌樓立面來裝飾門面,家家爭奇鬥豔,一時蔚為風潮。和平老街因緊臨大嵙崁的河運碼頭,成為繁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