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力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力

ID:10275444

大小:30.5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6-14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力_第1页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力_第2页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力_第3页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力_第4页
资源描述:

《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力》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提高学困生的学习力-------------我对学困生的认识及处理方法龙旺庄中学刘曼一个学校,一个班级,学生总有好的差的。作为一个教师,既要关心“优生”,又要关心“学困生”。关心“优生”往往并不难,许多事情,只要教师一指点,“优生”便立有起色,进步较为显著;“优生”各方面都不错,教师从感情上也容易贴近,自然关心得也较多。但“学困生”则不然。有些学困生,不仅学习成绩差,且生活习惯、个人性格都有与众不同之处。对某个问题,尽管你教师早就指出,并反复强调,但他仍我行我素,同样的错误不断地犯,你的话就如同“春风过驴耳”,一点效果也没有。这样的“学困生”,想让教师从心底

2、里去喜欢他,确实是有一定难度的。但这并不是说,’学困生“就没思想、没知觉、没反应,就“无药可救”了。“学困生”的心里也有成才的欲望,也有进步的要求,也有做人的自尊,关键还是看教师的工作是否到位。我认为,作为一个好教师,更要特别关注“学困生”的成长,要想成为一个好教师,也要从关注“学困生”的成长开始着手,并且把最后的基点落在关注“学困生”的成长上。正因为“学困生”的类型各种各样,“学困生”的心理也不尽相同。通过我的了解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1、恨。恨自己“笨”,“不成器”,“不成钢”。这种心理主要是那些学习态度尚端正,但学习成绩总是无大起色的学生。他们不是没有拼

3、搏过、奋斗过,却一次一次尝到失败的“苦果”,于是他们动摇了,退却了,丧失了“自信”。2、混。不正视。这种学生虽是“学困生”,往往因家庭境况较好,而无紧迫感,热衷于穿名牌,交朋友,追明星、玩电脑,看到别人学习艰苦认为是不值得,且寻得“欢乐”、“开心”就行,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混到个毕业文凭就行。3、悔。这部分“学困生”,他们对以往由于自身的所作所为而造成的某方面“差”的状况后悔,为目前差人甚远而担忧,为找不到正确的方向而彷徨,为没有正确的“向导”而发愁。这部分人在“学困生”中绝不占少数。既自卑又自尊。常因自己的所作所为和他人的评价而产生自卑感,但又很难容忍

4、别人看不起自己,表现出较强的自尊心。这是一种很矛盾的心理。4、灰。自暴自弃。这也是“学困生”中一种较普遍的心理。他们认为,自己在思想品德或学习方面的“差”,甚或“双差”,如今已是积重难返,长期以来,老师已经形成了“某某是学困生”的概念,我即使想努力,也未见有什么用。特别是那些“双差”生,以往也可能跟老师发生过争执,给老师留下过不好的印象,他们看自己前途,一片黑暗,于是也就缺乏前进的动力,缺乏前进的目标,而采取自暴自弃的态度了。5、毁。这种心理“学困生”是极少数。他们往往是因为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而恼怒,或受到误解而形成一种扭曲的变态的心理,于是就产生一种想毁掉

5、自己或毁掉别人的念头,这种人人数甚少,但为害极大.若不注意防范,妥善处理,往往容易酿成苦果,造成极大的损失,所以一定要特别注意。结合后进的心理特点,对其转化,拟订措施如下:(一)注意观察,“发现”学困生学生第一次犯错误时要求改正的心理愿望和决心最大,而第一次受批评时的心理承受力最小的。因此,在学生尚处在新生阶段(一年级)时,就要特别注意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第一次”违纪,及时给予批评教育和适当的处理,使其能下决心立刻改正,以求事半功倍。同时让其对学校的管理首先有“严厉”的深刻印象,从而不敢违抗。这一阶段,绝不可对学生“宽宏大量”。一而再,再而三的原谅,形成习

6、惯之后的批评教育就显得疲软无力,事倍功半,不利于我们的工作。当然,首次违纪的处理亦不宜过重,超过学生的承受能力,会产生逆反心理或使学生背上过于沉重的包袱,不利于学生的成才。(二)认真调研,“分析”学困生“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尚未弄清情况之前便对学生“穷追猛打”不会收到好的效果。即使采取强制措施取得“成效”,也不会持久,因为它没有能真正“对症下药”,不可能“根治”。任何事物产生总有其原因。学困生形成的原因很多。有的是父母要求不一致所致,有的是棍棒教育的结果,有的是不和睦家庭的产物,等等,必须经过调查研究,找到问题的根源,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标本兼治,达到

7、良好的教育效果。还要了解学生的其它情况,如家庭情况,个人爱好、优点特长等,尤其是学生的“亮点”,要善于发现且为他创造表现的机会并及时给予肯定、表扬,这样可以鼓励学生,从而增强学生信心,它往往是转化工作的突破口,常会起到“牵一发而动全身”的作用。(三)科学搭配,“帮助”学困生把一个班中的所有学困生的工作都“承包”到班主任一个人身上,显然是不可能的,也是不切实际的。我们常常没有能够充分利用各种教育“资源”,而将所有转化工作都放在班主任的肩上。其实,一些老师(非班主任)和同学的参与会使我们的工作增色不少。学生干部作为学生中较为优秀的一个群体,平时与同学们在一起,接

8、触学困生的机会较多,对他们有较多的了解,同时,作为“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