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新版)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新版)

ID:10276177

大小:47.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6-14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新版)_第1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新版)_第2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新版)_第3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新版)_第4页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新版)_第5页
资源描述: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教学设计(新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说课稿赤城一中李霞一、说教材(一)、课文特点及在单元中的地位《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4第二单元第六课的一首词。这个单元选取了宋代四位大家的八首词,文学流派有婉约派和豪放派。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对宋词的鉴赏评价能力,分析比较婉约派和豪放派在词的取材、境界和情感方面的区别。《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是豪放派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辛弃疾的代表作之一。这首词主要以报国无门的悲愤和乡关之思为主题,上阙重在写景,借景抒情;下阙用了三个典故,借典抒情。通过学习这首词,

2、让学生对豪放派的风格有深入的了解,提高古典诗词的鉴赏能力。(二)、教学重难点本单元的教学重点是“在整体把握词的内容和形式的基础上品味词的语言,体味词的意境美。”依据单元要求和教材的特点,我确立本课的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情景交融的艺术特色2、理解用典抒情的艺术表现手法教学难点:作者的爱国之情及思乡之感(三)、教学目标在确定教学目标之前我想先介绍一下我校的学情。我校的高一学生语文基础相对较差,思维能力、审美能力有待提高,但因为高一此前已学过古典诗词,对古诗词鉴赏的基本手法、风格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在教学时,要引导

3、学生进入特定的审美意境,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教学大纲》要求“培养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能感受形象,品味语言,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和思考,受到感染和启迪”。根据教材特点和大纲要求及学生情况,我确立以下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辛弃疾生平及其词的思想内容。2、领略辛弃疾的豪放风格,感受他深沉悲愤的爱国之情。能力目标:1、理解情景交融的艺术特点。6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2、通过解读典故去把握作者深沉的情感。情感目标:感受辛弃疾深沉的爱国之情。教育学生胸怀大志,热爱祖国。三、说教法和学法(一)教法这首感人肺腑的千古名

4、作展现了一个独特的词人形象,饱含着词人复杂丰富的情感,而情感的表达又使用了多种表现技巧来实现。因而我确定本课的教学指导思想为以教师为指导、学生为主体,以诵读---讨论---鉴赏为主线,培养学生的诗词鉴赏能力。孔子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教师应善于启发,相机诱导,教学才能获得成功。 叶圣陶先生也说:“‘讲’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讲’,‘教’都是为了达到用不着‘教’。”教学活动中,教师既要“授之于鱼”,更要“授之于渔”。教学本身就是教师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据此我主要采取以下教学方法:  1、诵读法:反复朗读,把握感情。

5、2、提问讨论法:设计问题,师生互动。3、点拨法:指点迷津,感受技巧。4、想象鉴赏法:想象画面,体会意境5、讲练结合法:精讲多练,知识延伸。(二)学法学习是一个发现的过程,也是体验的过程。不论是语文素养的提高,还是人文情操的熏陶,都离不开学生个体的参与,离不开学生自主的体验。它使语文学习不仅属于知识理性范畴,更扩展到情感、心理和人格的领域。在这节课中,我将引导学生调动自己的知识积累和生活经验,在个性独特的阅读中,在积极主动的思考中,获得独特的感悟和体验。1、诵读:指导学生在诵读时应该注意的几个要点,即读准字音,读准节

6、奏,读出感情。2、讨论:让学生根据问题,相互讨论,在讨论中体味作者情感。3、想象:让学生根据意象发挥想象,通过想象词意境来把握作者的情感。4、拓展:课上拓展辛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课下拓展描写辛弃疾爱国之情的现代文《郁孤台之魂》。5、练笔:在《辛弃疾啊,辛弃疾》或《梦回南宋》中6叙述式教学设计方案模板任选一题写抒情散文,读写结合,陶冶情操。教学媒体:多媒体课件  幻灯片(三)教法和学法的理论依据教法和学法力求统一。运用多媒体能创设适宜的气氛,更能增大课堂的容量,充分发挥多媒体的形音色俱备的长处。诵读法:是语文教

7、育的优秀方法之一,学生在反复的诵读中感悟文章的行文脉络、主要内容和思想感情。提问讨论法:教师精心设计的问题,就教材的重点和疑难问题进行集体讨论,活跃课堂气氛,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点拨法:在关键处,进行恰当的启发引导,让学生展开联想,把问题引向深入。想象鉴赏法:是诗歌教学的重要方法,能进一步的体会词中情景交融的艺术手法。讲练结合法:在品味词的意境后,学生进行训练,有助于知识的发展深化。四、说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教师朗诵对联:铁板铜琶继东坡,高唱大江东去;美芹悲黍冀南宋,莫随鸿雁南飞。请同学们想一想这幅对

8、联是描写谁的,你能从中获取到什么信息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辛弃疾的名作《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在接触作品之前我们先来回忆一下作者的有关情况。通过对联概括了解辛弃疾的词风及思想情感,引起学生学习本词的兴趣,自然引入新课,直接过渡到本词的品味和鉴赏。(二)、解题初中阶段学生已经学过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和《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因而让学生来说说“我所知道的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