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语文错误教案4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4

ID:10282106

大小:18.00 KB

页数:4页

时间:2018-07-05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4_第1页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4_第2页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4_第3页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4_第4页
资源描述:

《高一语文错误教案4》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错误》教学实录 江苏省江都市丁沟中学 张广祥  【教学目标】  1、理解诗中的意象。  2、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感情。  3、认识诗人诗歌的艺术特色。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人新课  师:婉约是唐宋时的一种诗词风格,与之相应的是豪放派。这碍难感种风格不仅并列于唐宋这两个诗词顶峰的朝代,并且至今仍被人们发挥得淋漓尽致。《错误》正是现代婉约诗之典范。 二、朗读诗歌 三、总体把握  1、诗歌内容:    师:这是一首抒情诗歌,还是一首叙事诗歌?    生:抒情诗歌。抒发了一的思妇期盼“归人”的细腻的情思。    生:这是一首极为抒情的诗歌,

2、也未尝不可以看作是一首叙事诗,因为它叙述了一个凄美幽怨的故事。    师:说得很好。那么这个故事是怎么样的呢?谁来转述一下给我们听听?    生:时光悠悠,莲花开了又落了,思妇的心如“小小的寂寞的城”,封闭、沉闷、毫无生气。在这个“城”里,东风不吹,柳絮不飞,向晚的街上已无人迹,她在失望中将自己的小小的心扉紧掩。这时,街上传来“达达的马蹄”声,这声音给极度失望的她又带来新的希望,但是盼来的并不是自己的“归人”,而是一个“过客”。    师:好!这真是一个凄凉美丽的故事。  2、诗歌特色:    师:你觉得本诗有什么特色?请说说你的总体感受。    生:明

3、快而不直露,含蓄而不晦涩,委婉地抒发了离愁别绪。值得慢慢咀嚼。    生:诗歌的意象都是很传统的、中国的。比如“莲花”“柳絮”“青石的街道”等,都以独有的东方风味唤起了我们心中亲切的联想和想象。    师:对,诗人从中国诗歌的浓厚传统中吸取了丰富的养料。用杨牧的话说:郑是“中国的中国诗人”。这是对郑在西化之风劲吹的台湾而坚持中国民族特色的创作个性的极好评价。    生:短小别致,“堪与宋词小令相提并论”。    生:比喻新奇鲜活。等等。 三、具体赏析  1、“错误”:    师:题目是“错误”,这是指什么错误?    (学生讨论)    生:女子错误地以

4、为来人是归人。    生:“我”错误地“打江南走过”,捉弄了女子的感情。    生:“我”确实是女子日日夜夜盼望的归人(心上人),但是“我”“过家门而不入”,令女子错误地以为“我”回家了。  2、“美丽”:    师:“诗歌云“错误”是“美丽”的,错误而谓之美丽,就常理而言,是矛盾的。那么这如何理解?“美丽“在何处?    (学生自由讨论)    生:女子以为,“答答的马蹄声”可能是归人回来了,心情一下子兴奋起来,所以说“答答的马蹄声”是美丽的,但是……    生:“我”无意识中破坏了女子的心情,使其由兴奋跌入失望,这虽然是个“误会”是个“错误”,但是从

5、审美的角度看,是“美丽”的。    生:这个故事,或者说这个情节美丽,因此“错误”也成为一种美丽。    师:分析得很好。是的,“达达的马蹄“所代表的是美丽,好象王翰的”葡萄美酒夜光杯“,而”不是归人是个过客“这个”错误“所代表的,则是”欲饮琵琶马上催“,前后情景的逆转,产生了高度的戏剧性。  3、自由赏析:    师:这是一首美丽而忧伤的诗歌,叙述的是美丽而忧伤的故事,请你从诗中一字、一词、一句或一节加以体会,说说它的美丽或忧伤。    (学生自由讨论)    生:我最欣赏第二句。莲花的“开”,美丽;莲花的“落”,是忧伤。“莲花”是江南典型的物象,用它

6、来比喻人,自然而贴切。这让我想起徐志摩的“像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开落”二字,很让人自然想见思妇表情或心情由欣喜而失望的变化。    生:我喜欢“我达达的马蹄是美丽的错误”。“达达”,让人如闻其声。女子的心是寂寞的,封闭的,“达达”之声敲响敲开了女字的心扉。在女子看来,什么都不能引起她的注意,什么都不能打开她的心扉。但是“达达”的马蹄声引起了她的注意。这是因为,这“达达”的马蹄声,可能表明她的心上人从远方回来了。    生:我最欣赏最后一句。这句似乎是对思妇的解释,是当“我”看到思妇站在门口翘首期盼、满心欢喜地迎接自己时作的一种善意的解释。但是似

7、乎又可以理解成一种道歉。因为思妇的那种由高兴到失望的表情让“我”不忍心造成这样一种伤害,但是事实却已经如此。结尾的省略号有韵味,是思妇的无言,也是“我”这过客的无言。    生:我喜欢读诗歌的第二段。这一段把思妇的星星和心理刻画得极为细腻。从四个“不”字可以看出其内心的浓重的忧伤。    师:对诗歌的体味,本来就是一个读者再创造、再加工的过程。以上几种见解分别从不同的侧面进行赏析,并融入了自己的主观情感,十分准确地把握了诗歌的内涵。四、再读诗歌  请大家再细细吟咏本诗。  最后齐读。 五、作业布置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