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

ID:10282373

大小:30.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5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_第1页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_第2页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_第3页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_第4页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_第5页
资源描述:

《德育学科渗透方案》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行业资料-天天文库

1、德育学科渗透方案大庆市登峰学校2013年5月登峰学校是一所新建的学校,地处井下老区,外地务工子女偏多,学生家长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差别很大。学生家长的思想、行为易走向偏激和复杂,对学生造成了许多消极的影响,使学校的德育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学生思想教育的转型期也来到了。教师的职责是教书育人,在经济大潮的冲击下,有些教师难以把握“教书—育人”的关系,把二者对立,认为是教育的两张皮,泾渭分明,或认为育人是班主任或少数人的事,不明白小学各科在其整个教学过程中所担负的德育任务,或认为把书教好了,可以“一俊遮百丑”,忽略了育人,忽略了教育的育人功能,认为教育只是教而不用育。在学科教学中,片面理解学

2、科素养,把学生作为知识的接收者,抹杀学生的个性,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重点,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肤浅化、标签化,没把活生生的学生放在教育的首位,忘记了“教育是人的教育,教育在发展健全的人”(夸美纽斯)。在这里我们只见知识的灌输,没有学生的个性体验、学习方法和动机、学习态度和兴趣的具体显现,这样学生的培养就不是全面的,学生的身心便会出现缺陷,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将偏离正常的学校教育,这是一种教育的失败。我校年轻教师占50%左右,在教书育人上,大多还是新手,存在着经验不足的现象,在教学中有时也没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及个体的发展,与学生家长沟通不够,造成对学生出现的道德问题束

3、手无策,削弱了学校教育中的育人功能。由于以上的原因,更让我校的教学管理中的育人功能显得尤为重要。一个对社会负责,对家长负责,对学生负责的学校,更应将育人功能放在学校教育工作的首位,才能让学校跟上时代的步伐,促进学校、社会、家庭的和谐。我们选择这个课题,就是在此背景下提出来的。本课题的提出,其意义在于:1、让教师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切实加强师德修养,掌握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的针对性、实效性和主动性,做到“以人为本”的教育回归;让德育工作在生活中关注、指导和引导学生的现实生活;让德育始终存在于人的整体生活中,是没有脱离生活的德育。2、让现实中学生出现的各种陋习、不良品德逐步在学科教学中所渗透的德育实

4、践中得到有效的转变与诊治,使学生学会做人,过有德育的生活。3、进一步端正学生的思想,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激发学生课堂参与的热情和对学科德育实践活动的体验,将情感融于学科教学,增强学习兴趣,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4、形成较为完整、科学、易于操作和推广的学科教学渗透德育的技巧或策略,以便指导以后的德育实践。5、推进我校的校本教研和德育工作的水平。(二)、课题提出的依据。1、历史在古代孔子的教学思想中,特别注重个人品德的教育。如“孝弟也者,其为仁之本与!”“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与朋友交,言而有信。”在其弟子辑录的《论语》中,这样的句子很多,归纳起来,人的道德标准是

5、:仁、孝、信、礼、义等。把一个人品行的好坏,放在一个人知识水平的前面。韩愈认为教师的职责是“传道、授业、解惑”,也是把教学生做人放在首位。2、法律、法规加强和重视学科教学中渗透德育是《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的精神的体现,是《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在《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教育的育人功能的要求也放在其首位,有明确的要求。《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思想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教育和引导未成人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想信念和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养成高尚的思想品质和良好的道德情操,努力培育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德、智、体、美全面发

6、展的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该“意见”在强调德育社会功能的同时,强调学生个体功能,体现对人的关注,对人的生活的关注,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生活德育”的理念,并将此理念引入了国家教育部颁发的学科课程标准中。教育部关于学习贯彻“若干意见”的实施意见认为:改进中小学德育教学的方式和途径……采用参与式、启发式、讨论式和研究性学习等生动活泼的教学方式,把传授知识同陶冶情操、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深入浅出,务求实效。在语文……等教材建设中,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有意识地渗透德育内容……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任务是:(1)从增强爱国情感做起,弘扬和培育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伟大民族精神

7、;(2)从确立远大志向做起,树立和培育正确的理想信念;(3)从规范行为习惯做起,培养良好道德品德品质和文明行为;(4)从提高基本素质做起,促进未成人的全面发展。3、学科课程(改革)标准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的课程改革目标中,新课程的培养目标应体现时代要求。“要使学生具有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热爱社会主义,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革命传统。具有社会主义公德;逐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