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

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

ID:10285413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  _第1页
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  _第2页
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  _第3页
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  _第4页
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  _第5页
资源描述:

《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归有光之文学思想态势内容提要:明朝,是一个程朱理学观念官学化的时代。作为明中期最为杰出的文学家之一的归有光,其思想态势一方面继承了儒家正统,接受的更多的却是秦汉时期的儒家思想;另一方面又呈现出兼及道家、佛家的态势。他的文学观有着不同于传统、比较开明的一面,这与当时的王学思潮、个性经历和生活环境关系密切。从审美接受者的角度入手,从震川作品中寻找其思想的根源,可以窥见其思维的脉络,也有利于更好的切入欣赏其诗文的感人之处,更全面的解读文字背后的归有光。  关键字:震川;思想态势;儒家;道家;佛家    和一般社会意识形态方面的问题一样,美是受历史制约的。它不仅牵

2、涉到美学领域内的一切问题,还要牵涉到具体的艺术创作实践情况以及时代文化思想,要涉及审美意识的发生、发展和变化的历程历史。我们在解读震川作品的同时,不得不先从时代的大背景和具体的文化思想着手。鲁迅先生在《且介亭杂文二集·“题未定”草七》中说过:“倘要论文,最好是顾及全篇,并顾及作者全人,以及他所处的社会状态,这才较为确凿。要不然,是很容易近乎说梦的。”在强调全篇全人的同时,还要把作家作品放入一定的社会历史环境中,作具体的历史分析。  震川所在的时代,主要处在明嘉靖、隆庆之世。统治者昏庸腐朽,皇帝迷信道教。明初,社会动荡,时代的使命感让文人常浸透着深沉的忧患意

3、识。经济复苏后,忧患逐渐销蚀,取而代之的是文化专制下的创作不安全感。欣赏美的角度逐渐从人心思治、崇拜英雄转移到了欣赏平稳和谐、雍容典雅。以八股文取士的文化体制,精神上的匮乏,让文人学子致力于学写古文与八股文,凭八股文博取功名。程朱理学流行,阳明的心学与禅宗思想日渐渗透,商业经济的繁荣和城市文化的形成,资本主义的萌芽这许多的因素加之在一起,使得生活在这个孕育重大变革时代的文人们在追求着仕进和自我平衡的同时,又关心着世运民情,有了“重道德主义”和“格物致知”、“经世致用”的思想。笔者认为,他的文学思想主要呈现了一种古典儒家思想为本,道释并存的态势。[1]一、兼

4、具先秦儒家的古典原型,掺杂三纲伦理和天人感应  当明之时,朝以重儒尊道,理学立国。程朱理学拥有着儒家正统地位,普及官学化。归有光思维中的儒家思想也是根深蒂固的。  余少时出入学,见里师必以《小学古事》为训。时方五、六岁,先生为讲苏子瞻对其母太夫人及许平仲难师之语,竦然知慕之。[2]  《先妣事略》一文中就有记载:  有光七岁,与从兄有嘉人学。每阴风细雨,从兄辄留,有光意恋恋,不得留也。孺人中夜觉寝,促有光暗诵《孝经》,即熟读无一字龃龉,乃喜。[3]  他写了不少经解文,它们比较明显而集中地体现了其文章“根抵六经”的特点。黄宗羲《明文海》提到有光:  其言“

5、为文以‘六经'为根本,迁、固、欧、曾为波澜”,圣人复起,不易斯言。[4]  在现今通行版本的《震川先生集》中,卷一就是经解。钱谦益片言指要:“先生覃精经学,不傍宋人门户,如《易图论》、《洪范传》是也。故以《经解》为首。”[5]震川所受教育盖系儒家思想,其思维方式和偏爱喜好也是以儒家思想为本,重视经、史。然而,他身处于发展宋明理学的新儒家时代,其儒家思想却是较接近先秦与两汉时代的思想。  (一)积极入世  在政治作为与个人面对仕宦的态度上,有光表现出上进主动,对社会关怀的一面。在《沈次谷先生诗序》提到:“余少不自量,有用世之志”,晚年临终前还在给儿子的手书中

6、还流露出事业未竟的遗憾,积极用事的政治思想贯穿了他的一生。他还曾在《碧岩戴翁六十寿序》中写道:  余少时有志于古豪杰之士,常欲黾勉立一世之功;既老不遇时,始益悟人时倏忽。[6]  虽然“垂老尤困在闾中”,但归有光却大大跳出了“不在其位,不谋其政”的偏狭。可谓符合孔子美学思想的基础——仁学。仁学是孔子一种具有伦理性的美学,它将心理欲求的满足,导向符合社会伦理的道德规范,并使人对现实世界保持高度热忱。所以,尽管他身份卑微,却依旧关心着世运民情。在他为数不多的一卷古今诗中,有不少诗篇是应时事而作的。《郓州行寄友人》中,就写的是水灾后人民生活中水深火热之中,卖儿鬻

7、女、呼告无路的惨况。他曾考察三江古迹,写下《三吴水利录》(四卷)、《水利论》等,提出太湖入海的道路——吴淞江只需合力浚治,使太湖的水向东流,其它的水道就可不劳而治。后海瑞采用、实施后颇见成效,“全活江苏生灵数十万”。嘉靖三十三年倭寇作乱,他先下了《甲寅十月纪事二首》、《海上纪事十四首》等诗作,入城筹守御,提出具体的作法。可见其思想抱负并非空谈,而是有完整想法与实质措施,建设性的提供见解改善问题。同时还写有《备倭事略》、《昆山县倭寇始末书》以备后世借鉴之需,颇具史料价值。这些都体现了他经世致用的思想,把国计民生作为始终关心的头等大事。  (二)仁物爱民  《

8、明归震川先生有光年谱》中还录有:  尝谓县官为天下牧民,宜求所疾痛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