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

ID:10288277

大小:64.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5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  _第1页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  _第2页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  _第3页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  _第4页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  _第5页
资源描述:

《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上海市人民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摘要:本文以人民广场地区的道路交通现状调查为基础,分析了广场地区客运交通集散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上海市城市客运交通发展的实际,对人民广场交通枢纽的客运结构和规模进行了分析预测。根据广场的交通功能定位,以“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为指导,探讨了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必要性和比选方案。  0.前言  人民广场交通枢纽是指以人民广场为中心,由西藏中路、金陵中路、黄陂北路、南京西路所包围区域的总称。人民广场地区历来是上海主要的市内交通枢纽,汇集了包括常规地面公交、轨道交通在内的多种城市

2、客运交通方式,客运集散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到2001年全日集散量已达50余万人次。  然而,由于枢纽的布局、交通衔接方面存在的不足,影响了枢纽功能的发挥,集散换乘效率低下。广场地区人流车流混杂、彼此干扰严重,而且在交通管理方面存在缺陷。广场地区的交通问题,特别是公共客运交通的问题,严重影响着上海市的城市形象,对该地区进行包括建设综合交通枢纽在内的交通规划与梳理工作,是非常迫切的任务。  1.人民广场地区客运交通现状分析  1.1公共客运交通设施现状  人民广场交通枢纽内的常规地面公交设施包括区域内的26个公

3、交站点,52条公交线路通过。其中,首末站11个,始发线路22条;中途停靠站15个,过境线路30条。在全部的52条线路中,全日线为33条,高峰线3条,夜宵线6条。  轨道交通方式包括地铁一、二号线。其中,地铁一号线是南北向贯穿市中心区的快速有轨交通线,于1995年5月建成通车。地铁二号线是把多个商业中心及浦东开发区连接起来的东西向的快速轨道交通线,于2000年6月通车。人民广场站与人民公园站均是岛式车站,是地铁一、二号线的换乘车站,采用通道换乘形式。地铁一、二号线目前共设置9个出入口分别与人民广场、西藏中路、

4、人民大道、九江路及南京西路衔接。  1.2公交客流集散与换乘总量特征  在2001年5月的调查中,广场地区全日公交集散总量为51.2万人次。其中,由常规公交承担22.3万人次,占人民广场地区公交客流集散总量43.6%。其中,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量为115684人次/日,常规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量为30092人次/日。  轨道交通方式全日集散的客流总量约为28.9万人次,占人民广场地区公交客流集散总量56.4%,其中人民广场站的集散客流量为18.1万人次/日,约占地铁一号线全线集散客流量的17.6%,人民公

5、园站集散客流量为10.9万人次/日,约占地铁二号线全线集散客流量的24.8%。地铁一、二号线之间换乘客流量分别为3.3万人次/日和3.9万人次/日;地面交通方式换乘地铁的客流量与地铁换乘地面交通方式的客流量均约为7.2万人次/日,双向比较均匀。  人民广场交通枢纽现状全日公交客运集散换乘量见表1表1人民广场全日公交客运集散换乘量分布 1.3公交客流的集散与换乘特征  表2是对常规地面公交乘客的问询统计结果。从统计数据来看,在广场地区换乘公交的旅客中,以上班、回家和娱乐、购物为目的的出行比例较高,分别为24.

6、59%、25.50%和24.22%。换乘目的的分布也进一步说明了人民广场是上海市的政治、文化和生活中心的区位特性。在常规地面公交与其它的交通方式之间的换乘关系中,常规公交之间的换乘比例最大,占到达51.86%。公交直达的比例也较高,达到了28.93%,而公交与轨道交通之间的换乘比例较低,平均约13.49%。采用停车换乘(Parking&Ride)方式出行的乘客也占有一定的比例,约为1.91%,在广场地区分布的20多个自行车停放设施保证了这种换乘行为的实现。表2地面公交方式乘客集散与换乘特征 表3是对地铁车站

7、乘客问询调查数据统计的结果,在地铁人民广场(人民公园)站集散客流衔接换乘方式中,地铁之间的换乘比例最高,占地铁车站集散客流总量的50.1%;通过步行方式集散的客流量为9.6万人次/日,占集散客流总量的1/3,仅次于地铁之间的换乘量;通过常规公交集散的乘客占集散客流总量的13.34%,换乘客流量达32945人次/日。由于人民广场地区道路交通比较拥挤以及路边停车困难、社会停车场距离地铁车站较远等原因,自行车、出租车及其它(主要是自备车,包括私家小车及摩托车)三种集散方式的比例均很低,均未超过2.0%。上海市人民

8、广场综合交通枢纽的规划方案研究:表3轨道交通方式乘客集散与换乘特征 2.人民广场现状公交集散换乘问题分析  现状的武胜路公交换乘枢纽是作为人民广场改造工程的配套项目而修建。我们必须指出的是,虽然人民广场的交通枢纽地位和现状每天50余万的公交集散换乘总量,但始终未引起交通规划与建设主管部门的足够重视。在“公交配套”的规划设计理念指导下,九十年代进行的人民广场综合改造项目并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武胜路公交枢纽站的选址与规划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