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中的eva评价

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中的eva评价

ID:10294977

大小:55.00 KB

页数:5页

时间:2018-07-06

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中的eva评价  _第1页
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中的eva评价  _第2页
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中的eva评价  _第3页
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中的eva评价  _第4页
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中的eva评价  _第5页
资源描述:

《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中的eva评价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委托代理激励机制中的EVA评价内容摘要:企业在所有权和经营权分离的条件下,由于信息的不对称,委托人对代理人行为的监督不仅成本高昂,而且存在偏差,这就需要委托人设计一套对代理人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EVA通过将代理人所得的利益和企业价值增值挂钩,促使经营者将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从而较好地解决两权分离下的代理问题。  关键词:EVA解决代理问题    在传统企业中,由于企业资源的所有者既是企业的经营者,又是企业的剩余索取者,企业经营者自然有极高的经营管理积极性。随着经

2、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企业资源所有权与企业资源控制权相分离,演变成现代企业制度。  现代企业制度的最重要特征就是所有权与经营权的分离,于是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形成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即所有者委托经营者为实现所有者的利益而从事某种活动。所有者作为委托人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处在企业的外部,不直接控制企业资产的营运;经营者作为委托人聘任的代理人并不拥有企业的剩余索取权,但控制企业资产的营运,即企业的实际权利已掌握在作为受托人即经营者的手里。  如美国著名法学家麦克尼尔(I.R.Maeil)所说的“一种没有委托人(委托人远离企业或者根本找不到确定的真正代

3、表)的契约关系”使受托人在公司控制中自然享有绝对的权威。在这种情况下,代理人直接参与公司的运作管理,控制企业经营活动的全过程,拥有企业内部的各种信息;而委托人不直接参与企业的生产经营,只能靠代理人提供的信息来了解企业的经营状况。信息的不对称使代理人就有可能利用委托人的授权从事有悖于委托人利益的活动,从而出现了所谓的代理问题。    EVA的内涵    为了解决两权分离条件下的代理问题,委托人需要设计一套对代理人行为的激励约束机制,通过将代理人所得的利益和企业价值增值挂钩,促使经营者将对个人效用的追求转化为对企业效用最大化的追求,从而抑制代理人的逆

4、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降低代理成本。因此,设计这样一种能使代理人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实现委托人利益的最大化激励约束机制就成为人们关心的问题。  20世纪80年代,美国思腾思特管理咨询公司(SternStep;Co.)推出了以股东价值为核心的业绩衡量指标经济增加值指标(EconomlcValueAdded,简称EVA),美国《财富》杂志把它称为“当今最炙手可热的财务理念,是创造财富的真正关键所在”。  《财富》杂志高级编辑AI.诶巴说:“EVA是现代管理公司的一场革命,一场真正的革命。EVA不仅仅是一个高质量业绩指标,还是—个全面财务管理的架构

5、,也是一种经理人薪酬的奖励机制,它可以影响一个公司从董事会到基层上上下下的所有决策”。  美国管理之父彼得.德鲁克在《哈佛商业评论》上撰文指出,作为一种度量全要素生产率的关键指标,EVA反映了管理价值的所有方面。  从学者的评价可以看出,EVA具有丰富的内涵,形成了一种集业绩评价、管理体系、激励机制、理念体系于一体的管理评价体系。作为评价指标,EVA消除了传统会计指标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对公司任何时段的业绩做出准确恰当的评价;作为管理体系,在提高EVA的压力下,管理人员必须想尽办法提高资本的运营能力,以降低业务活动中的资本成本,可以正确指导公

6、司决策的制定,使战略企划、资本分配、并购出售等公司行为更符合股东利益;作为激励机制,EVA在解决代理人问题上有独到的办法,通过EVA奖励制度等给管理者强有力的激励与补偿,EVA所强调的不是管理者能够做出多少贡献,而是管理者是否能被激励去做这些贡献;作为理念体系,EVA还是一种将价值创造置于所有管理活动核心的企业文化。  尽管真正与创造价值有直接关系的是经营部门的管理者和员工,但是,企业对于EVA的强调使得创造价值的观念深入人心,财务问题不再是高层管理者或者专家们的专利,而是每一个员工的责任,使管理人员和普通员工思想统一,为股东利益最大化而努力。由

7、于EVA在诸多方面的作用,20世纪90年代迅速在世界各国广泛应用,包括可口可乐、戴尔、索尼、西门子等知名跨国企业和高盛、JP摩根、瑞士信贷、第一波士顿等金融机构,并取得了较好效果。    EVA理论在我国的应用    (一)EVA与会计利润比较  我国国有企业长期以来一直是基于企业会计利润的税后净利润、净资产收益率、每股收益等传统业绩评价指标去激励和约束经营者的行为,而这些基于企业会计利润的传统业绩评价指标并没有使所有者实现利益最大化。相反,倒是经营者在这种基于企业会计利润的业绩评价指标的激励下实现了自身利益的最大化。笔者将EVA与会计利润进行比

8、较,不难看出其缘由。  EVA理论的内涵是:投资者投资于某公司的资本所要求的收益率至少应不低于其投资的机会成本或无风险资产的收益率。否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