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法自然的自由创作的论文

师法自然的自由创作的论文

ID:10299442

大小:51.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师法自然的自由创作的论文_第1页
师法自然的自由创作的论文_第2页
师法自然的自由创作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师法自然的自由创作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师法自然的自由创作的论文西派为代表的宋诗着力表现人文意象和主观世界,改变了唐诗的审美范式。南宋杨万里则把诗笔重新转向自然,并重视在创作中保持和表现性灵本真;他摒弃写作成法、惯用语言及传统意象固有内涵,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表达对自然的直接印象,描画和传递各种未经人道、难以言传的新鲜情景与趣味。“诚斋体”打破成法的自由创作精神引领了南宋中后期的诗歌新变潮流。  关键词:南宋;江西诗派;杨万里;诚斋体;自然  中图分类号:i207.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04(2012)03?0227

2、?04      惯常谈到唐音、宋调,往往指出这两种诗歌审美范式对自然与人文世界的表现各有偏重。宋代从西昆体开始的“资书为诗”发展到江西诗派的“闭门觅句”,正如严羽所言,“以文字为诗、以才学为诗、以议论为诗”成为宋调的典型特征。南宋诗人的创作大多属江西派,杨万里却以“活法”独辟蹊径、自成一体——“诚斋体”。论者皆称其创作走出书斋、师法自然,是南宋诗风转变的关键。不过,诚斋体的创作并非简单地将视角、诗笔从书本转向大自然,回归唐诗审美范式,而是承继唐诗渊源、在江西派基础上的一种创新,“诚斋体”诗的“

3、自然”特质至少包括三个层次的涵义。  一、写眼前景、身边事,注意力从  内心转向外界自然  概括地讲,以江西诗派为代表的宋调偏重对人文意象、主观世界的关注和涵咏,正如李彭所言“以彼有限景,写我无穷心”(《次九弟游云居韵兼简郑禹功博士》),对外界自然的依赖降低;江西派的创作由天分转向学力,由直寻转向补假,由缘情转向尚意,诗中大量用典,增添了渊雅风味;而所谓“以故为新”“以俗为雅”的意象转换与语言锻造,更表现出高层次的文化内涵与审美需求。.cOm宋调打破并改变了唐诗情景交融、主客平衡的审美范式。到了

4、南宋中期,风会始有转变,以陆游、杨万里、范成大等为代表的中兴    大诗人在创作中将目光重新投向自然,创作成绩最为特出的就是杨万里。杨万里曾称赞友人“四诗赠我尽新奇,万象从君听指麾”(《和段季承左藏惠四绝句》之四),“中原万象听驱使,总随诗句归行李”(《跋丘宗卿侍郎见赠北诗一轴》),自己更以自然为诗材,在自然中寻找灵感。对于帮助杨万里写出“诚斋体”的“活法”,钱钟书的解释是:“努力要跟事物——主要是自然界——重新建立嫡亲母子的骨肉关系,要恢复耳目观感的天真状态。”[1](255)《荆溪集》492

5、首诗中,写景咏物之作占六分之五。在杨万里现存的4200余首诗中,写江山风月美景、日常生活情趣的也是绝大多数。“三月风光一岁无,杏花欲过李花初。柳丝自为春风舞,竹尾如何也学渠”(《寒食相将诸子游翟园诗》),渲染出明媚绚烂、喧哗闹热的春潮涌动;“旋裁蜀锦展吴霞,低低挂在秋山半。须臾红锦作翠纱,机头织出暮归鸦”(《夜宿东渚放歌三首》之三),活画出山水间云彩与暮气的飘忽不定,光影变幻;“春迹无痕可得寻,不将诗眼看春心。莺边杨柳鸥边草,一日春来一日深”(《过杨二渡》),春来无声,诗人却从渐深的柳枝与草色间

6、发现了它的踪影。“芙蕖落片自成船,吹泊高荷伞柄边。泊了又离离又泊,看它走遍水中天”(《泉石轩初秋乘凉小荷池上》),莲瓣飘落,风凉水清,是秋天来了。正所谓“报答江山唯有诗”,置身自然的诗人只是敏锐体察、细腻描画,却不在物象中寄寓深意。杨万里在《送郭才举序》中说:“人之聪明有不用,无不达也。……用而精,精而达,物何坚而不攻,理何幽      收稿日期:2012?01?04;修回日期:2012?03?15  基金项目:国家社科基金“士阶层分化与南宋文学生态之新变”资助项目(11bz].北京:三联书店,

7、2002.  [2]杨万里.诚斋集[m].四部丛刊本.  [3]陈衍.宋诗精华录[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  [4]刘克庄.后村诗话[m].北京:中华书局,1983.  [5]袁枚.随园诗话[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2.  [6]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  [7]翁方纲.石洲诗话[m].郭绍虞:清诗话续编.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9.    afurtheranalysisofthenaturalcharacteristicsof  t

8、hechengzhaistylepoems  xionghaiying  (schoolofhumanities,jianghanuniversity,oftangpoetry,intheaspectsofkeepingsentimentandscenaryinharmony,asanisticimageandsubjectiveerethod,habitualages.instead,heusedhisopressionofthenature,depictandconveyingkindsof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