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式化与世俗化——论析《谢天香》杂剧的创作特征的论文

程式化与世俗化——论析《谢天香》杂剧的创作特征的论文

ID:10300604

大小:62.50 KB

页数:8页

时间:2018-07-06

程式化与世俗化——论析《谢天香》杂剧的创作特征的论文_第1页
程式化与世俗化——论析《谢天香》杂剧的创作特征的论文_第2页
程式化与世俗化——论析《谢天香》杂剧的创作特征的论文_第3页
程式化与世俗化——论析《谢天香》杂剧的创作特征的论文_第4页
程式化与世俗化——论析《谢天香》杂剧的创作特征的论文_第5页
资源描述:

《程式化与世俗化——论析《谢天香》杂剧的创作特征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程式化与世俗化——论析《谢天香》杂剧的创作特征的论文论文关键词:杂剧;程式化;戏曲模式;大众化  论文摘要:关汉卿杂剧具有强烈的斗争色彩和鲜明的爱憎倾向。不过。在某些作品中,关汉卿的主观创作思想往往被程式化与世俗化的戏曲模式所弱化,从而呈现出大众化的、诙谐的、偏重于舞台演出气氛的创作特点。本文即以《谢天香》一剧为例,分析这种现象的具体表现。北宋词人柳永在近古戏曲小说中,是一个非常活跃的角色。元代初期杂剧的兴盛,为柳永故事的传播提供了很好的形式。在中国古代文学作品当中,关汉卿所作杂剧(钱大尹智宠谢天香》是现存惟一的、完整的有关柳永戏曲的作品,也是正面塑造柳永与歌妓爱情的非常重要的作品。该

2、剧通过描写柳永与歌妓谢天香相爱的故事,塑造了柳永钟情专一的书生形象。剧情写北宋神宗朝,流窝开封的年轻书生柳永与上厅行首谢天香相恋。柳永要赴京赶考,与谢天香约定,一埃柳永中试得宫,便回来迎娶谢天香。正好在此时,柳水打听到同堂好友钱可来任开封府尹.于是再三嘱咐钱可照看谢天香。不料钱可不仅没有答应,反而责备柳永,说他重色轻才,“为一匪妓,往来数次”。柳永遂愤然而别。在天香为他送行时,柳永用歌戈韵写了一首《定风波》词相赠(第一折)。钱可见到此词后,以“可”字犯其名讳,故意传谢夭香到官厅演唱,以便借机让谢获罪,使之成为“典刑过罪人”,从而断绝她和柳永的来往。谢天香到官厅后,得知钱大尹命她所唱的词

3、韵触犯了钱大尹的名讳时,即兴把“可可”改为“巳巳”,并将全词改为齐微韵演唱到底。钱大尹对谢天香的机敏才智颇为赏识,即刻为她除了乐籍,还许她做小夫人,收人内宅(第二折)。.但自从谢天香进人钱府后,钱大尹以礼相待,不以夫妻目之,使谢夭香犹如被打进“无底磨牢笼内”(第三折)。三年后,柳永中状元归来,闻知钱可娶了谢天香,极为气愤。而在同时,钱大尹却告诉谢天香说要拣良辰吉日,娶她做小夫人。饮宴当夭.钱大尹把正路过门口的柳永强行拉到厅里,并让谢天香出来把盏敬酒。在不愉快的、紧张的气氛间,钱可向柳永道出了事情的原委。说明当日责备柳永是为了激励他求取功名,并想通过刑责谢天香来割断他们的情.爱。不想谢天

4、香当场改词,才智过人。于是暗自思量要成全二人。考虑到“品官不得娶倡女为妻”和“则怕好花翰与富家郎”,乃将谢天香养人深闺,以待柳永。两人此时才恍然大悟。最后,在钱可主持下,柳永与谢天香结为夫妻(第四折)。《谢夭香》一剧不仅反映了关汉卿的创作思想和创作特色,而且也表现出元杂剧的某些共同的特点。一、创作心理的民族性柳永在宋元南戏《玩江楼》与元杂剧《谢天香》中的形象,从某种程度上来讲,是一种概念化的产物,这种产物来自于当时戏曲创作中的大团圆模式。宋元南戏、元杂剧、明传奇中,绝大多数以爱情、婚姻为题材的作品都以男女主人公大团圆作为故事的结局。特别是元杂剧爱情戏中.不论是悲剧、喜剧、还是正剧,往往

5、皆是以大团圆结尾。这种创作模式体现了作者创作心理的民族性特点,表达了封建社会中知识分子对于仕宦和婚姻的幻想和迫求。而这种特点又非常符合作为欣赏者的人民大众的文化心理。王国维在《红楼梦评论》中指出:“吾国人之精神,世间的也.乐天的也,故代表其精神之戏曲小说,无往而不著此乐天之色彩,始于悲者终于欢,始于离者终于合,始于困者终于亨;非是而欲屠阅者之心.难矣。”在南戏中,周月仙最终与黄员外结为夫妻,“夫妻今日重欢会,这缘分岂容易!”“团圆到底无抛弃,愿尽老谐今世。”而柳永“君子成人美”,使月仙脱籍,才促成了周黄团圆的结局。《谢天香》剧中,经过一场误会,柳永与谢天香也“艳阳天气开”,共偕连理。在

6、元杂剧中,只有少数作品的团圆结尾是戏剧情节发展的必然或合理的结果,如关汉卿的《救风尘》、马致远的(汉宫秋》、白朴的《墙头马上》等等。另有不少作品明显地表现出了生硬的、不合逻辑的大团圆结局。如《拜月事》过分地依靠偶然的巧合,(青衫泪》最后情节仓促而突然。还有一些作品则反映出被损害、被污辱、地位低下的一方(通常为女性)向另一方的妥协,以维持大团圆的结局。这些剧“经常是矛盾发展到高潮时,便突然刹车,加上公式化的结尾,而且非要演到男中状元、女封夫人、洞房花烛方肯罢手”.《调风月》中,燕燕同意作小夫人,还要“谢相公夫人的抬举,怎敢做三妻两妇,只得和丈夫一处对舞,便是燕燕花生满路。,’(潇湘雨》中

7、的张翠鸳因为不能改嫁,只得维持那个破碎的家庭。《鸳鸯被》中,最后一支曲子【清江引】云:“想人生百年能有几?要博个开颜日,父子共团圆,夫妇重和会,这便是出寻常天大的喜。”“大团圆”的创作模式,表现了伦理主义的美学理想。其结局使人转悲为喜,破涕为笑,使得喜怒哀乐各种情感相互中和、相互抵消,确保“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的适中状态。它通过“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既定模式,使相互对峙以至对抗的社会力量各自遭到报应,从而最终确立普遍的封建伦理原则。这种“大团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