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学史#183;文学评论#183;小说的论文

文学史#183;文学评论#183;小说的论文

ID:10303248

大小:49.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文学史#183;文学评论#183;小说的论文_第1页
文学史#183;文学评论#183;小说的论文_第2页
文学史#183;文学评论#183;小说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文学史#183;文学评论#183;小说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文学史#183;文学评论#183;小说的论文文学史文学评论小说  郭艳,京城皖籍学入,青年评论家,其正业在中国作家协会鲁迅文学院,既管理,又教学。人为一,名有二。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和当代文学评论,发表文章一概出示本名郭艳,蹈入虚构作小说则用笔名简艾,让人不由自主地想起那本风靡世界一百六十多年的长篇小说《简爱》的女主人公简爱。  1997年初识郭艳。那年我招收了四位研究生,三女一男,郭艳居其一。那两位女生,一个美目春风,聪慧精灵,人望极高,引得众多男生心动神摇又自惭形秽而却步。另一个女生来自古城平遥,北人南相,时尚如风,来复试那天,非常艺

2、术的打扮,俨然一位高傲的公主。入单纯,言行举止无拘无束,没心没肺。读书极快,记忆极好,曾让她给本科生上两节课,她竟然把讲稿从头到尾背诵出来。说话语速极快,她一开口,不给别人说话的缝隙。思维极快,想象浪漫,此种个性为她治学插上了振飞的翅膀,却也为她的生活添了不少麻烦。常常突发奇想,想一出是一出,多半是瞬生瞬灭。用传统观念视之,这是一个做事不走脑的小迷糊、马大哈;用现代观念视之,这是自由天性之使然。毕业后她不停地折腾,先是弃合肥弃上海去深圳发展,迅速结婚生子;想生两个孩子,又不敢违反计划生育制度,怀第二胎时,便起意去国外生产。想到就做到,这

3、是她的风格,于是到加拿大生下孩子,接着又把丈夫鼓捣到加拿大。为了更好地生存,她又一次作出选择,弃文学攻法学,准备当律师。谁都不在她眼里,她说,我就服郭艳。.cOm  郭艳知性素净,性极灵慧,喜读书,善思考。那时的教学采用什么方式,差不多由导师自己决定。就我所知,我所在的中文系的多数导师喜欢采取聊天的方式授课。这种在今天几乎要绝迹的授课方式,从效果上来看,往往比一本正经的授课更好。三五人围坐,一壶清茶,水果一二,点心一二,围绕一二个话题,海阔天空地神聊。因事先每个人有准备,看似随意的漫谈,却始终不离中心。聊天即对话,对话即阐释,进入高峰状

4、态的聊天,每每在互相启发、互相点拨中新见迭出,意会之处往往在不经意之处。在这种状态中,导师并非每每比学生高明,更多是转相启发者多矣。我的一些文章,特别是余论文联盟华论的诸篇文章,从中获益多多。郭艳温和安静,这是表象,一进入对话状态,她善思善辩的才能进发。她的特点是有备而来,先找准问题的要点浅浅入题,初看无甚特别,说着说着,你会发现大家的思路渐渐入了她的道。对于别人的意见,她不采取阻截的方式,不求彼此之间争个对错高低,而是以愚自处,继续诱发,向问题深处走,待到聊天对话结束时,一般情况下,她获取得最多。用心读书,用心思考,又用心为文,学业必

5、有精进。记得两篇文章之后,她的研究才能和写作的才华就显现出来了。读研三年,她发表了十来篇文章,还和同学合著出版了一本书《巴尔扎克其人其作》,其中的《刘克小说论》、《话语拆解的历史评历史小说(天子娇客>》、《守望中的自我确认张炜小说论》,十年后再读,仍然是文中有学、学中有文的好文章。作家完颜海瑞的两部长篇历史小说《天子娇客》和《归去来兮》出版后,包括京城众多名家在内的评论家写了几十篇文章,完颜海瑞经常在不同场合说,这些文章中数郭艳这篇最好。我亦有同感,但这话若从我口里说出,味道就变了。  做学问的妙处,最要紧的是将人的天资和才质激活

6、,天目和心智打开,进而用学滋养,用功守护。2001年,郭艳北上求学深造读博,师从著名学者杨义。让我窃窃自喜的是,她读博期间所写的文章,包括那篇被评为中国社会科学院文学所优秀博士论文的《京派、海派与左翼文学的现代性追求19271937年代京派、海派与左翼文学小说文本的现代性研究》,与《话语拆解的历史》、《守望中的自我确认》等文有着同胚演进的血缘关系,能够看出其学术基因密码在问学之初就确定了。  中国当代文学之研究,学院与文联作协的分野显著。前者重文学史、文学现象和作家作品的学术性研究,理论专深是它的追求;后者重当下的文学评论,所读所思所论

7、不拘规约,只要是有感而发,能飞动起来就是好文章。两种模式的极致处实际上是两种学路、两种规约、甚至是两种人生的分别。二三十年来,两界一直互相攻讦,你指责他玩深奥走火入魔,他蔑视你浅薄没水平,说穿了,还是文人话语之争、各守各道、互不通融包容的狭隘之见。各守各道是现代学术分层分界时不小心落下的病根,其实,执著于专业坚守也没有什么不好,功到极致处,打造的都是精品。若能打通二界,彼此涵化,将是文学的幸事。  这又要说到郭艳。读硕读博阶段,她的文学研究遵从学院规范,治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博士毕业到鲁院工作后,身份变了,其文学活动的形式势必也要跟着变化

8、。角色之变与述学之变,在她身上似乎一蹴而就,没有大起大落的调整,也没有脱胎换骨的裂变。她是真喜欢文学,就这一盘菜,怎么做不都是做,难不成非得分出雌雄?据我踏入文学两界的经验,能把当代文学评论做出色,不易!它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