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ID:10303950

大小:59.00 KB

页数:7页

时间:2018-07-06

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_第1页
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_第2页
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_第3页
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_第4页
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_第5页
资源描述:

《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探讨 〔摘要〕文化哲学作为一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给我国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开辟了一个新的课程文化思维空间。新课程改革在以直面现实生活、彻底的人文精神为特征的广阔文化哲学视野下,重新思考人、课程与文化的关系,以期建立新的课程文化精神,实现课程文化模式的转型。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文化;文化哲学;文化创新  基础教育的根本使命是培养人,为人的未来发展打基础。而人是文化的人,任何人的成长都在一定的文化中进行,并且必须依靠文化的作用。作为新的哲学形态的文化哲学,在把文化看成是人类的特有行为方式的基础上,揭示了文化

2、与人的生命存在及其活动的本质联系。其根本旨趣是以人为中心,以人与文化的关系为内容,对文化的本质进行深入的揭示和把握。作为一种哲学,它是一种以人为本的世界观、方法论和思维方式。因此,对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进行文化哲学层面的探讨,不仅仅是对新课程改革表达一种哲学理性的价值关怀,更是对人、文化与课程三者关系的深层追问,从而彰显新课程改革对三者传统关系的反思、超越和重构,开拓一个崭新的课程文化思维空间。  一、课程的文化解读  在课程发展史中,对课程与文化的关系存在两种理解:一是把“学知识”称为“学文化”,把“课程”称为“文化课”。语词上的混同反映了认识

3、上的偏差:文化就是知识,课程在逻辑上和实践中被简单地阐释为知识的一种载体。二是课程完全受制于现存的“法定文化”的规范和旨意,机械地、盲目地,甚至麻木地认同、接受、服从以及服务于这样的政治化了的社会文化,即课程的文化锁走现象。无论课程作为知识的载体,还是成为法定的“奴隶”,其在形式上始终是在社会文化为它规定的轨道上运转。这种依赖性源于课程最原始的功能,也即课程产生的动力——文化传承的需要。课程始终是追随着社会文化理路膻变的脚步,并在文化的潮起潮落中被逐步赋予了社会文化工具存在的角色和品质。对这一命题和逻辑的遵循导致课程文化主体性的缺失,并成为今日学校

4、教育及课程发展的重要障碍。而且,课程作为一种工具,相应地也就消解了人这一主体存在,人成为被动接受文化的“容器”。历史上的课程改革停留于内容、方法与技术上的更新,并没有从逻辑上消除课程被定势了的文化传承工具地位。  还原课程的文化主体地位,意味着课程可以根据自己的品位、理想、追求和关怀旨趣对文化进行选择、内化,更重要的是建构自己特有的课程文化。这种选择、内化和建构蕴含着主体的需要、目的及对一定文化价值和意义的理解。因此,课程不再仅仅是从既有的文化中“拿来”的文化,而是具有了独特性、内在性、创生性等属性的特殊文化。可以说,课程来源于现实文化,又超越并重

5、构着现实文化。课程对现实文化的超越和建构,其内部根源在于课程对学生完整人生、完整心理世界的全面关注。现实文化虽是人的文化,但这种文化具有时代性、地域性、社会性等特征,是务实的、控制的。课程作为一种文化,具有文化的一般特征,但它指向对人的内在的深切关怀,更具有开放性、多样性和包容性。以哈贝马斯为代表的西方马克思主义文化哲学流派提出了一个重要的概念:文化的内在化。这一概念认为文化诚然是一种外在于个人的客观现象,但是人还是要把它不断地内在化,即不断地通过学习使文化为自己所获得和掌握。这一观念肯定了人在文化中的主体地位。因此,实现课程文化主体地位的还原,出

6、发点应放在对每一个学生个体的关注上,而非文化在意识形态上的运用。  二、新课程改革的文化哲学理念  文化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它总是随着社会的变化而发生变化。我国属于后发展国家,是在西方工业文明已经十分发达以至于开始展现自身的弊端之时才开始现代化进程的。我国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的自在自发的经验型文化与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发生了激烈的冲撞,并走向融合。若说这种融合使得我国从此走上了现代化进程,那么我们也不可避免地面临着文化价值观念的冲突。面对这些危机和冲突,文化和课程表现出了自我批判、自我反省、自我超越的迫切需要。文化哲学作为一种自觉反映

7、和表达人与文化世界关系的合理性价值追求与理想性历史形态的哲学,以其特有的时代性、世界意义、全球视野和人文关怀直面这一现状,开始反思梳理若干的文化现实问题,并指导现实文化实践。文化哲学研究的当代主题为课程改革提出了新的理念,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培养人的个性以及理解、合作与创新意识,是新课程改革的价值追求。  新课程改革将追求学习者个性的发展,培养理解、合作与创新意识视为积极应对信息社会、知识经济时代挑战的主要方面。《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注重培养学生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引导学生质疑、调查、探究,在实践中学习,促进学生在教

8、师指导下主动地学习、富有个性地学习。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