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的论文

浅谈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的论文

ID:10304413

大小:50.50 KB

页数:3页

时间:2018-07-06

浅谈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的论文_第1页
浅谈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的论文_第2页
浅谈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的论文_第3页
资源描述:

《浅谈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的论文》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学术论文-天天文库

1、浅谈提高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的论文论文关键词:环境工程 专业人才培养 教学改革  论文摘要:针对环境工程专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提出以深化环境工程专业本科教学改革和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切入点的整改思路,并结合常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的修订实践,确定了教学理念、教学内容、教学模式的创新以及教学管理的规范化和教学队伍的专业化等专业改革方向,探索一条能够适应社会需要的环境工程专业人才培养之路。  1提高理工科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必要性与紧迫性  长期以来,我国一直非常重视高校的教学质量。把高等教育发展的重点放在提高质量和优化结构上;要密切高等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联系,坚持培养

2、人才、创新知识、服务社会的办学理念,加强研究和实践,着力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实践能力、创业能力和就业能力。教育部于2007年下发了《关于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和《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确定了今后几年高等教育的工作重点就是提高教学质量。  环境工程本科专业经过30多年的建设,课程体系正在不断完善,由过去的将大量的其他专业的课程“拿来”使用,转变为逐渐建立起相对完整的课程体系。在“十一五”期间,教育部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构建了一套《高等学校本科环境工程专业规范》;“十一五”期间,该专业规范还将进一步修改完善,以适应国家对环境工程

3、人才的需要。然而,目前我国高等学校环境工程专业培养的本科生还未被社会广泛认可,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尚不能完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为此,学校通过整合校内相关学科的教育资源、引进国内环境学科的优秀师资以及予以政策和资金支持等,加强了环境工程专业的建设。目前,如何实现常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的跨越式发展,提高该专业毕业生在就业市场的竞争力,迅速在华东地区环境界占有一席之地,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2提高大学环境工程专业教学质量的思考与实践  为了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环境工程专业人才的需求,迫切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提高环境工程专业的教育质量、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其中,优化环境工程

4、专业培养方案就是具体措施之一。环境工程专业围绕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水平,通过解放思想、借鉴国内外同类学科的经验,特别是借鉴国内环境工程重点学科的培养方案(包括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同济大学、浙江大学等),制定出了以培育一流的创新型人才为目标的较为合理的本科教学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  2.1理念创新  培养创新人才是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党的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党的十七大报告又将“创新人才培养水平明显提高”作为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而本科教育正是实现这一目标的基础。这对高等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挑战。  只有与时俱进

5、、不断创新,才能克服现有的困难、应对新的挑战。因此,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常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不断创新教学理念,通过反复讨论和修改,并借鉴国内重点大学相关专业的培养方案,逐渐构建起了具有学校特色的环境工程专业培养方案。  2.2教学内容的创新  培育知识结构合理、具有创新意识的环境工程技术人才,以满足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实际需求,运用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体系,并将其具体落实在课程设置、任课教师配置、教材建设、实践教学环节等各个方面,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符合社会发展需求的优秀人才[4]。因此,在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和教学大纲时,环境工程专业对各门课程的内容进行了梳理,避免了课程之间内容的重

6、复,压缩了一些课程的学时数,删减了不合时宜的、陈旧落后的内容,同时将新知识、新理论和新技术充实到教学内容中。此外,根据社会发展对专业的需要,特别是针对我国正在推广的环保注册工程师制度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在优化课程体系时,环境工程专业新增了环境工程原理、环境流体力学与水文学、水泵与风机、环境工程微生物学、施工技术与工程经济学等。  2.3教学模式的创新  多元化的世界需要多元化的人才,多元化的人才需要多元化的教育教学和多元化的教学模式[5]。因此,常州大学环境工程专业非常重视教学方法的改进,在拓宽国际化视野的同时,充分考虑学生发展方向和兴趣取向的差别,引入现代化的教学手段,丰富教学内容,扩大课

7、堂教学的信息量,注重将最新的科学研究成果融入到教学环节中;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注重因材施教,坚持培养目标的多元化;坚持以人为本的原则,采用启发式、研讨式的教学方式,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促进学生综合素质的提高和个性的发展。此外,针对选择先就业的学生,通过开展创业教育,注重强化和拓展其工程实践能力;针对拟进一步学习深造的学生,则加强其理论水平的提高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