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女性成长与性别教育

论女性成长与性别教育

ID:10307971

大小:58.5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论女性成长与性别教育  _第1页
论女性成长与性别教育  _第2页
论女性成长与性别教育  _第3页
论女性成长与性别教育  _第4页
论女性成长与性别教育  _第5页
资源描述:

《论女性成长与性别教育 》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论女性成长与性别教育论文关键词:女性 性别认同 性别教育 女性成长  论文摘要:人类的性别是先天的,但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影响和个体自身的认同决定的。女性自出生开始,就在家庭、学校、媒体以及自身的认同共同作用下,从婴幼儿期与男性的无差别者、学龄早期的优秀者变为青年期的缺乏自信、惧怕成功的矛盾体。教育应加强女性的性别教育,使女性在心理上得到成长。  20世纪70年代女性学学者提出了社会性别理论,系统地对传统的性别先天形成理论进行批判。其核心观点是:人的性别可分为生理性别和社会性别,前者指男女天生的生理差异,后者则是指由社会性别制度和代表它的社会性别

2、文化后天建构成的男女之间在群体特征、行为方式、职业分工和社会地位等方面的社会差异或不平等,如男刚女柔、男优女劣、男强女弱、男外女内、男主女从、男尊女卑等等。性是与生俱来、恒定不变的;性别则是社会的,是可以构建的。女性主义的心理学也认为,人的自我的发展中包括了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性别角色的发展是人们凭据自己的性特征获得特定文化中的性别角色特征的过程,它构成了人的社会化过程中一个十分重要并延续终身的内容。”[1]女性在性别角色社会化过程中获得的消极观念必将阻碍女性自身成长,男女的社会性别可以通过改变社会性别文化而改变,女性的成长还需要女性自身的觉

3、醒。  一、女性成长的过程  在人的社会化过程包括道德、政治等诸多方面,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其中重要的一个方面。最早对此进行研究的是弗洛伊德,他认为男女两性所具有的不同的生理解剖结构决定了两性具有不同的心理成熟过程。此种观点一经提出,就遭到了猛烈的抨击,西蒙·波伏娃在她的《第二性》中指出:“女人不是天生的,而是被造成的。”虽然男女的差异首先体现在生理构造上,但这不是男女差异的主要原因,性别角色是由社会定型的。在各种因素尤其是社会因素的影响下,男孩和女孩就在许多方面表现出他们不同的成长轨迹。女性性别角色社会化的发展进程是女性在理解生理性别和社会所

4、规定的女性性别角色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女性性别角色的一般性认识,把自己视为其中的一员,最终建立起适合自己的女性性别角色的过程。此过程“大致包括女性性别的认知、女性性别角色的理解和女性性别角色行为的辨纳三个方面。”[2]女性发展的不同阶段在这三个方面有所不同,影响女性的成长。  认知发展理论认为,儿童对性别的认知开始于2岁左右,在此之前,儿童对自我与客体世界还没有区分。2岁以后,随着语言能力的发展,儿童逐渐知道自己是男孩还是女孩,但这种认识只是表面上的。从四五岁开始,儿童不仅能认识自己的性别,还能区分其他人的性别,并且在游戏中参与同性别的游戏,同

5、时,他们认为性别是随着服装、行为的变化而改变的,直到7岁左右,儿童开始认识到自己的性别不会随外在因素而改变,获得了性别恒常的概念。这时的女孩,喜欢观察并模仿成年女性如母亲的行为,对女性的角色持肯定的态度,对男性持否定态度。同时,她们还有存在着对男性角色的偏好,而且这种偏好会一直持续到成年期。  儿童进入学龄期,生活的重心从家庭走向社会,在学校、家庭中的性别差异影响被儿童所接受,并在一定程度上被儿童所内化,最终影响学生对性别角色行为的采纳。刘金花[3]的研究指出,小学阶段女生肯定男生的特点是勇敢、大胆、聪明、知识面广,直爽开朗、心胸开阔;男生肯

6、定女生的特点是文雅、爱美、爱漂亮。由此可见,小学生的性别角色观点已经接近成人,但对于小学阶段的女生来说,她们对同性同伴肯定占优势,这一阶段的女生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受到老师和家长的鼓励,还有同伴的羡慕和尊重,这一时期的女生敢于自由地追求成功,毫无顾虑地与男生竞争,自由地追求成就是这一时期女性角色社会化的主要方面。  女性性别发展过程中的转变发生在青春期。到了这一时期,女性性别的发展出现较大的分歧。一种是出现回归传统女性性别角色的现象,相当多的女孩开始进行急刹车式的“收敛”,努力改变不拘小节、风风火火的性格,放弃许多自己喜欢但是被认为是适合男孩的活

7、动,各方面都向着传统的“淑女”形象发展。另一种是继续向着双性化性别类型发展,即向着既具备传统男性性别特征(如勇敢、刚强)又有传统女性性别特征(如温柔、细腻)的性别类型发展,它不是两性性别特征的简单相加,而是一种有机、灵活的结合。当然,也有一些女孩朝着男性化方向发展。女性进入青年期、中年期时,出现心理学研究中发现的“女性角色——工作成就不相容”现象。  女性深刻地认识到自己所面临的矛盾,很多女性降低了自己对事业的追求,大多数女性都表示会努力工作学习,但又表示并未想要获得很大的成功,并且也没有制定长期的工作目标,从而表现为女性对中等成功的满足,对

8、事业发展的节制[4]。正如西蒙·波伏娃所说,“她们不敢把目标定得太高,女人担心要是再走的远些,她会不堪重负。”同时,也有很多女性在学业优秀的前提下,仍表现出“学得好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