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益活动总结报告

公益活动总结报告

ID:10311434

大小:64.00 KB

页数:6页

时间:2018-07-06

公益活动总结报告_第1页
公益活动总结报告_第2页
公益活动总结报告_第3页
公益活动总结报告_第4页
公益活动总结报告_第5页
资源描述:

《公益活动总结报告》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工程资料-天天文库

1、公益活动总结报告总结八、注意事项1、为保证教学的质量及我校声誉,对参加支教的志愿者进行严格筛选2、不打扰接受支教的学校正常的上课秩序3、要求每一名参加活动的人员在去及回来的路上戴协会会帽;文明礼貌,热情开朗,着装整洁。4、注意自身安全及和该校工作教职工保护好每一名孩子的安全。5、考虑好当天的天气情况并做好防护措施,如户外活动的举行。活动负责人:(这个可以省略)策划人:红十字协会篇三:社会公益活动的总结社会公益活动总结为了帮助和促进大学生形成良好的思想素质和道德修养,加强和改进大学生对传统革命精神的继承和发扬,以此影响社会上更多的人参

2、与到传统革命精神的学习中来,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以实际行动弘扬老一辈革命家的优良品质,特此,我校于2010年3月30日组织了一次以“弘扬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为口号的给革命先烈清扫陵园的社会公益活动。此次公益活动以倡导大众学习传统革命精神为目的,让大学生亲身参与到实际活动中,近距离了解革命家的先进事迹,以此号召更多的社会人群积极加入到这样的精神生活的学习队伍中,为创建更加美好的社会风气而努力。现将公益活动的具体内容汇报如下:一、活动议程1、4月2日下午1点整,我校全体学生在学校门口集合从学校整队出发,步行道郫县葛

3、民烈士陵园(约两点到达)2、4月2日下午2点10分,主持人宣读悼词,全体默哀3、4月2日下午2点30分,全体同学开始清理打扫陵园4、4月2日下午2点55分,全体同学集合返校二、活动经费结算(共计60元)花圈2个三、活动自我评价总的来说,我们这次以“弘扬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的社会公益活动,各阶段都十分成功,成功的原因我们总结为以下几点:1、准备较充分“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在这次活动中得到了充分体现,正是因为有了详实的考虑、周全的计划和充分的准备,这次扫墓活动才有了成功开展的前提。如学生会提前派人联系去陵园的相关事宜,并且在活动开始

4、之前我们就有了详细的计划及活动部署。2、密切配合多方面的积极协助和努力,是活动得以完成的保证。如在活动中,学生会各部门及各班负责人推选参加活动的人员,由秘书部负责人清点人员。有组织部人员准备清洁工具,新闻宣传中心准备主持人的发言稿。新闻宣传部负责摄影和新闻稿等。3、分工具体安排合理在活动没有开始之前,学生会负责人就已经将工具、劳动任务合理分配,同时也注意到宣传组织及工作时间的协调。4、活动影响范围大这次扫墓活动,大家步行走到郫县陵园。一路上,同学们有组织有纪律的有序前进,并高举“弘扬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的旗帜,很好地向路人传达了学

5、习传统革命精神的信息,倡导人们学习革命精神。在校内外都发挥了很好的社会效益。达到了此次公益活动的最终目的。四、活动结果及意义1、活动虽然小,却含义深远,反响良好,充分体现了大学生参加社会公益活动,让社会更多的人们继承和发扬传统革命精神尽一份微薄之力的良好心愿。2、这次活动紧扣发扬革命精神的主要任务,提高社会人群的思想觉悟和精神境界,充分调动了各方面的积极性,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并且让我们大学生通过参加此次社会公益活动,了解革命先烈的辉煌历史,继承革命先烈的精神精髓并发扬和传承下去。3、活动紧紧围绕“弘扬先烈遗志传承革命精神”的创

6、卫口号,在郫县陵园开展为革命先烈清扫陵园活动,并进展顺利,影响广泛,取得了圆满的成功,也达到了预期的目的。4、这次活动我们以最小的费用高质量的完成了此次社会公益性的活动。篇四:公益活动之心得体会公益活动之心得体会我参加了院里的公益活动,虽然是仅仅是搬画板,但是我觉得我学习到了很多,首先在精神层次,要有崇高的理想和坚定的信念;具有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的思想觉悟;具有投身改革、乐于奉献的时代精神;具有社会主义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自强不息、求实创造的优良品质。公益活动记录学生组织或参加公益活

7、动等活动以及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取得的成果。要求学生在参与公益活动的过程中具有较强的环境适应能力;具有一定的洞察社会能力;具有崇高的奉献精神,具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公益活动是记录学生组织或参与的社团活动的一部分,我们所担任的干部职务及在组织、管理能力方面也可以得到很好的锻炼,也包括在校外所兼任的社会工作。我们应该要求自己通过社团活动诸如公益活动,培养广泛的兴趣爱好,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与同学和睦相处,同时在公益活动中,也培养学生组织管理能力和协调应变能力,体验成功、增强自信;学会关心他人、服务社会的能

8、力和本领。长期以来,在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上有“通才”与“专才”的争论。解决这一问题的关键在于把握社会分工的“专业要求”和社会合作的“社会化要求”之间的关联。大学生公益活动就有部分体现不同需求之间的关联,即从上述入手,铸造大学生适应社会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