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

ID:10312537

大小:220.50 KB

页数:15页

时间:2018-07-06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1页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2页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3页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4页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高三语文第三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5注意事项:考生在答题前认真阅读本注意事项及各题答题要求1.本试卷共8页,包括必做题和选做题,其中四、五题为选做题,其它题为必做题。满分为16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2.答题前,请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等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填写在答题纸密封线内。请认真核对规定填写的项目是否准确。3.所有答案在答题纸上完成。必须用书写字迹的0.5毫米签字笔写在答题纸上的指定位置,在其它位置作答一律无效。考试结束后,请将答题纸交回。一、语言文字运用(18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不相同的一项是(3分)A.弹劾残骸核查感冒咳嗽言简意赅B

2、.绮丽涟漪旖旎出奇制胜骑虎难下C.禅让阐释忌惮箪食壶浆殚精竭虑D.泥淖追悼绰号桂棹兰桨卓尔不群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为什么我的眼中饱含热泪,因为我对这片土地爱的深沉。”央视主持人赵普在播报汶川灾情之时哽咽落泪,在直播镜头前失态,有人认为这与新闻主播冷静、沉稳的要求南辕北辙,也有人认为这反映了新闻工作者的良知,反映了人在大灾面前有大爱的高尚情怀。B.“哪里有危险,哪里就该有我们!”这是军人的誓言。任何人也没有理由怀疑他们敢为人民赴汤蹈火的英雄虎胆,任何人也没有理由怀疑他们甘愿为人民牺牲一切的赤子之心。C.一场天灾,让一片秀美的山河变得分崩离

3、析,我们都听到了那里的悲泣,都看到了那里的泪水。今天,我们同伸手,拂去灾区人民脸上的泪水,平慰灾区人民受创的心灵。D.面对地震灾区那些建筑的家徒四壁,一切的生命显得是那么的脆弱,仿佛止步于宇宙的断崖,当你浑然不知去向时,有一个声音在告诉你“祖国与你同在!”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如果说,是历史造就了一个民族,那么必然是苦难在营造着国民之性格和公民之精神。一些重大的灾难正是以一种更加惨烈的方式,让我们看清一个国家的公民性格的养成。B.李安宁在北川一中高一年级上地理课时,教室突然摇晃起来。李安宁获救后回忆说,当时她在四楼,没超过左右吧,楼就塌了,三、四、五

4、三层楼砸在了一起。C.在震中汶川县映秀小学倒塌的废墟中,有两位老师在被挖出来的时候,已经没有了呼吸,但是,在他们的臂弯之下,四名小学生却活了下来。这两位老师,在生命的最后一刻,用自己的身体,挡住了垮塌的砖石,保护了自己的学生。D.被掩埋在教学楼废墟下将近76个小时的绵竹市东汽中学高二学生曹健强被救援队成功救出,他获救的原因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在非常危险和艰难的环境下有着坚持和乐观的精神。4.模仿下面例句的句式和修辞手法,另选两个陈述对象,再写两组与例句意思相连的句子,以构成连贯的排比。(5分)例句:蓝天有深邃的灵魂,才能吸引星月;山峰有高昂的头颅,才能俯视原野;______

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仔细阅读图片及相关文字,结合北京奥运会理念,概括奥运会火炬所体现的最突出的两个特点。(4分)l重985克l长72厘米l燃烧时间15分钟l零风速下火焰高度25-30厘米l使用椎体曲面一次成型技术和铝材腐蚀、着色技术l燃料为丙烷,符合环保要求l外形制作材料为可回收的环保材料____________________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一)文言文阅读(18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郭解,轵人也,字翁伯。解为人短小精悍,不饮酒。少时阴贼①,慨不快意,身所杀甚众。及解年长,更折节为俭,以德报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为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解姊子负解之势,与人饮,使之嚼②。非其任,强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杀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

7、以翁伯之义,人杀吾子,贼不得。”弃其尸于道,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贼处。贼窘自归,具以实告解。解曰:“公杀之固当,吾儿不直。”遂去其贼,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诸公闻之,皆多解之义,益附焉。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独箕踞视之,解遣人问其名姓。客欲杀之。解曰:“居邑屋至不见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阴属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践更③时脱之。”每至践更,数过,吏弗求。怪之,问其故,乃解使脱之。箕踞者乃肉袒谢罪。少年闻之,愈益慕解之行。洛阳人有相仇者,邑中贤豪居间者以十数,终不听。客乃见郭解。解夜见仇家,仇家曲听解。解乃谓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