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6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6

ID:10313236

大小:93.00 KB

页数:12页

时间:2018-07-06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6_第1页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6_第2页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6_第3页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6_第4页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6_第5页
资源描述:

《高三语文上册期中调研检测考试试题6》由会员上传分享,免费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内容在教育资源-天天文库

1、-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高三语文试题一、语言文字运用(15分)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A.靓妆/靓仔考中解元/浑身解数多财善贾/余勇可贾B.埋藏/躲藏赴汤蹈火/浩浩汤汤亟待改革/亟来问讯C.围剿/剿袭隽语箴言/相貌隽秀身体佝偻/伛偻提携D.复辟/辟邪脉络分明/脉脉含情肩扛手提/力能扛鼎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辛亥革命前后所兴起的街头政治,把民众当成革命者与国家权力进行斗争的工具,城市街头风云际会,城市在炮火中经历了灾难,民众生存环境恶

2、化。B.危机发生了,美国解决危机的方式是继续发行更多的国债,用引发危机的方式来治理危机,无异于饮鸩止渴。C.更可怕的是,他的名气大,能够在大庭广众之中获得话语权,能够把自己信手拈来的言论迅速传播给大众,造成不良的社会后果。D.他在公共场合愤愤地大谈社会如何腐败,暗地里却收受贿赂,这种做法和叶公好龙没什么两样。3.8月6日,投资高达1.5亿人民币的电影《孔子》在北京启动,一向被人视为“大成至圣先师文宣王”的孔子,在导演胡玫心目中的形象标准是“不但要高大英俊,而且要懂武功,会谈情”。孔子形象的标准一出,立刻引起了人们激烈的争论,有人支持,有人反

3、对。请分别拟写支持者与反对者的看法。要求:支持者需说出两点理由;反对者要针对支持者的理由来反驳。(5分)4.在下文空缺处填写一个承上启下的句子,要求句式对仗工整,上下句各7个字。(4分)在捐资助学动员大会上,一位富豪说道:“我现在有钱了,躺在利息上也几辈子用不完,可怎么去用呢?去挥霍,去斗富,去纸醉金迷吗?我坚信:,。捐资教育,是对国家、对民族未来的投资,出这样的力,我认为值得。”二、文言文阅读(19分)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而魏郑公之徒喜遭其时,感知己之遇,事之大小,无不谏

4、诤,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则思唐之所以治,太宗之所以称贤主,而前世之君不及者,其渊源皆出于此也。能知其有此者,以其书存也。夫君之使臣,与臣之事君者何?大公至正之道而已矣。大公至正之道,非灭人言以掩己过,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者也。又有甚不可者:夫以谏诤为当掩,是以谏诤为非美也,则后世谁复当谏诤乎?况前代之君有纳谏之美,而后世不见,则非唯失一时之公,又将使后世之君谓前代无谏诤之事,是启其怠且忌矣。太宗末年,群下既知此意而不言,渐不知天下之得失,至于辽东之败,而始恨郑公不在世,未尝知其悔之萌芽出于此也。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伊尹、周公之

5、切谏其君者,其言至深,而其事至迫,存之于书,未尝掩焉。至今称太甲、成王为贤君,而伊尹、周公为良相者,以其书可见也。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则后世何所据依而谏?又何以知其贤且良欤?桀、纣、幽、厉、始皇之亡,则其臣之谏词无见焉。非其史之遗,乃天下不敢言而然也。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或曰《春秋》之法,为尊、亲、贤者讳。与此戾矣。夫《春秋》之所以讳者,恶也,纳谏岂恶乎?“然则焚稿者非欤?”曰:焚稿者谁欤?非伊尹、周公为之也,近世取区区之小亮者为之耳,其事又

6、未是也。何则?以焚其稿为掩君之过,而使后世传之,则是使后世不见稿之是非,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噫!以诚信持己,而事其君,而不欺乎万世者,郑公也。(曾巩《书魏郑公传后》)5.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虽其忠诚自至,亦得君而然也然:样子B.夫以谏诤为当掩掩:掩饰C.而其事至迫迫:紧迫D.然则焚稿者非欤非:不对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6.以下全表明作者曾巩直接对“谏诤”所表明的态度一项是(3分)()①余观太宗常屈己以从群臣之议②取小亮以私其君,此其不可

7、者也③夫伊尹、周公何如人也④则谏诤之无传,乃此数君之所以益暴其恶于后世而已矣⑤令当时削而弃之,成区区之小让⑥而必其过常在于君,美常在于己也,岂爱其君之谓欤?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③④D.②③⑤7.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解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文章肯定了谏诤书存在的重要意义,赞扬魏郑公以诚信待己事君,不欺于万世,大公至正的崇高品德。w.w.^w.k.&s.5*u.c.#om高.考.资.源.网B.文章写伊尹、周公和魏郑公都因敢于谏诤而成为良相,名垂后世;唐太宗因拒绝纳谏导致“辽东之败”,而生追思魏征之忆。C.文章以史实为例证,从正

8、反两方面阐述了把谏诤之事载入史册所产生的积极的政治意义和深远的历史影响。D.文章以太宗从谏、郑公好谏始,以颂郑公之贤结,中间旁征博引,层层深入,全文浑然一体。w.w.^w.k.&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此文档下载收益归作者所有

当前文档最多预览五页,下载文档查看全文
温馨提示:
1. 部分包含数学公式或PPT动画的文件,查看预览时可能会显示错乱或异常,文件下载后无此问题,请放心下载。
2. 本文档由用户上传,版权归属用户,天天文库负责整理代发布。如果您对本文档版权有争议请及时联系客服。
3. 下载前请仔细阅读文档内容,确认文档内容符合您的需求后进行下载,若出现内容与标题不符可向本站投诉处理。
4. 下载文档时可能由于网络波动等原因无法下载或下载错误,付费完成后未能成功下载的用户请联系客服处理。